第 19 章(2/2)
我们都知道,冬天穿棉袄很暖和,穿棉袄为什么暖和呢?这是因为棉花的孔隙度很高,棉花孔隙里充填着许多空气,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这层空气阻止了人体的热量向外扩散。覆盖在地球胸膛上的积雪很象棉花,雪花之间的孔隙度很高,就是钻进积雪孔隙里的这层空气,保护了地面温度不会降得很低。当然,积雪的保温功能是随着它的密度而随时在变化着的。这很象穿着新棉袄特别暖和,旧棉袄就不太暖和的情况一样。新雪的密度低,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就多,保温作用就显得特别强。老雪呢,象旧棉袄似的,密度高,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少,保温作用就弱了。
雪盖在土壤上起了保温作用,这对钻到地下过冬的害虫暂时有利。但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害虫就会冻死。
所以说冬季下几场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民间有那些关于下雪与农作物有关系的谚语。例如“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腊雪盖地,年岁加倍”、“雪多见丰年”等等。
这种说法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有,因为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田地上就像盖上了一床大棉被一样,地里热量不易散发,从而保护越冬作物质不会冻坏。另外,雪水融化渗透到泥土里,越冬虫卵大部分就会被冻死,使下年的害虫相对减少,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因此,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小月走了几步,听见一处院落有古琴声音隐隐约约响了起来,听着很远,其实距离也不远,弹得很好听,她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这是玉娘的住处,赶紧拉着张雅:“小姐,咱们往其他地方去吧。”。
张雅笑笑,也没说什么,其实她知道小月是怕她难过,但是哪怕是不走到那儿,难道府里就不存在这个人吗?难道她就能真的把这件事忘记吗?
张雅刚走了几步,就听见里面一个声音娇滴滴地道:“小侯夫人请留步!”。
这个声音很陌生,是她从来没听过的声音,张雅楞了一下,才想起来这个声音的主人应该是谁。
没想到她不但舞蹈跳的那么好,连声音都这么动人,真是完美无瑕。
张雅看着她白皙的肌肤,乌黑的头发,亭亭玉立站在自己面前,竟然有些说不出的自惭形秽。
其实原主的壳子已经算是美人了,可是玉娘毕竟是皇后娘娘亲自挑选出来的可人儿,自然在各方面都是百里挑一,都是没有什么缺点的。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虽然这样的比喻有些不太适合,但是确实是这样的情况,真真的美人,就是放在很多美女中,也仍然鹤立鸡群一样,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衣服华贵,妆容精致就被掩盖她们的光芒。
这样的美人,是真正的可遇不可求,古人对于美人也从来不吝啬笔墨,比如,“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此句出自清代文人张潮所著的《幽梦影》。温和平淡的词句间,一位形神兼备的美人跃然纸上。
公元222年,曹植在前往鄄城的路途中,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堪称古代文化人形容美女的最高境界。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再比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也是赞美美人,而且是少女美人,才十三四岁的年级的那种美人。
但是对于玉娘,张雅真的觉得这些词语都显得很苍白无力。可能只能说“倾国倾城”,还比较合适。
倾国倾城是描述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的。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乐师,这首曲子中的“倾国倾城”就是用来形容妹妹李夫人的,这首曲子也是专门为她定制的。
话说,当年李延年为了把妹妹献给汉武帝,便精心编排了这首曲子,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引起了汉武帝的好奇心。
据说,当日,汉武帝刘彻在宫中大摆宴席,宴请群臣,平阳公主和乐师李延年一起侍宴,就在汉武帝微微酒醉之时,李延年借机献上了这首曲子,曲中的女子美的无法形容,要让全城的人都来赞叹她的绝美风姿,尤其是那回眸一笑,让人心醉神往,不能忘怀。汉武帝叹息说:“世上真有这样的人儿吗”
平阳公主笑着说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就是这样的美人儿。汉武帝便召见了李夫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李夫人实在是一笑百媚生,汉武帝当时就把她收了成妃子。
李夫人美成这样,仍然命运多舛,实在是可怜,而眼前的玉娘,要是说美貌实在是不比李夫人差多少。
玉娘走到张雅面前,态度恭敬行了礼:“妾身到府多日,还没能拜见夫人,实在是失礼。”,她话虽说的客气,但是眼神是一点不客气的,带着挑衅的意思。
张雅淡淡笑了笑:“玉姑娘不用客气。”。
一句“姑娘”已经是狠狠打了她的脸了。
谁都知道,玉娘来了这么长时间,萧乐根本就没有进过她的房,只是在外面院子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