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1/2)
大军绑着李氏宗族返回成京,留下都安空城一座。李恪当日弃城而逃,丢下成京父老不顾,如今却是报应不爽,囚车刚进城门就被围观百姓丢了成百个臭鸡蛋。
军队回营,我和斐韶返回府衙修整。
转过走廊,我对斐韶道:“那日李恪跪在大雨中,背负麻绳,手扶棺材,一副悔不当初的模样,倒叫我想起了死在战场上的王盛。”
斐韶道:“这话如何说?”
我道:“站着死在战场上,倒是有些风骨。是个忠臣,可惜效忠了昏君。”
斐韶道:“你觉得王盛是个忠臣?”
我想起他的话:“当日你说王盛是愚忠。”
斐韶道:“从命利君谓之顺,逆命利君谓之忠。王盛其实也算不上忠臣,顺臣罢了。”
我道:“疏结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忠臣?”
斐韶道:“世间万事错综复杂,哪有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的道理呢。好人可以是奸臣,坏人也可以是忠臣。就拿王盛来说,他在保护李氏宗族,成川天下的同时,也是在放纵昏君,残害百姓,这样的人你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忠臣,还是奸臣呢?”
我道:“评判万物的准则,难道从未有定数吗?”
斐韶道:“人活一世,哪有定数?只求无愧于心。”
我道:“疏结是个明白人。不过在我看来,这不论忠奸,都是对着君主而言,对他们有利便是忠,对他们有害便是奸,可知这国除了君和臣,还有民,做忠臣倒不如做良臣,忠臣为君,良臣为民。民者众,天命之归也。”
斐韶道:“民者众不错,民者亦愚也是道理。一个人又怎么能让天下人都满意呢?我还是那句话,无愧于心罢了。”
我道:“若这心本来就是坏的呢?从心为恶,也是忠吗?”
斐韶笑道:“那便不当忠臣,当奸臣也是一世。”
温琏不知从哪冒出来,夹在我俩之间穿过,来了句总结:“在我看来,所谓忠奸善恶,确有评判标准……”
斐韶道:“什么?”
温琏的声音自风中飘来:“首先是不把少主蒙在鼓里。”
我讪讪的摸摸鼻子,看向天际一片飘飞的云彩。
这日下午我刚从外面回来,就看见府衙门口停着三架马车,模样是成川样式,方才想起温大将军请了常据、刘暇和吴湖三人过府相谈。
管理蜀地的官员名单虽然早已敲定,选了成川的三位旧臣,散骑常侍常据、中书监刘暇和侍中吴湖。
原因是这三人都是劝降的主力派,由他们坐镇蜀地,更安心。
说句实在话,成川旧臣死的死,逃的逃,能用的,可堪用的,会干事的,能干事的,又清正的,就像是石头里捡宝石,没那么多,或许有,一时半会也找不到。
我刚走到会客厅门口,就听见有人在里面说话,不是温大将军,而是温小将军。
“败君李恪与其家眷不日将会随同大军,返回建康。如今这成川之地,益州八郡,都将并入我晋朝版图。不论日后是谁遥领益州,都需要你们三位能臣干将,辅佐新主,管理治下。”
我心里失笑,这话说的像背书一样,抑扬顿挫,就是没感情。
一个苍老的声音道:“草民年岁已老,治国无力,还请温小将军转告,请大将军另选贤能。”
温琏道:“三位大人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当日辅佐败君李恪,皆是无奈之举,朝廷不会牵责诸位。希望三位大人能够斩断前尘,造福故土。”
厅里寂静了半响。
还是那道苍老的声音:“朝廷知遇之恩难报,草民愿归于草泽,祈愿朝廷百年万代。”
另外两道声音也说了大意相同的话,说的再好听,就一句,不想当这个官。为什么不想当,是怕被人骂,还是良心不安,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明白。
三人起身告辞,温小将军呆立原地,我一个闪身挡到三人跟前,三人略略吃了一惊,然后向我拱了拱手:“褚参军。”
我回笑道:“三位大人这就回府?天色这么好,不如再转转。我听说城里有许多好玩去处,三位大人何不带我见识见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