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不是你想留就能留(1/2)
转眼毕业季到来了。
“留在城里”是每个城里学生毋庸置疑的归宿,却是每个农村学生朝思暮想却又难以企及的心愿。
“老师,你找我?”杜晴妤敲开了班主任办公室的门。
“杜晴妤啊,快进来!”一个穿着白衬衫的中年男人向门外的学生挥了挥手,杜晴妤一脸忧虑地走了进来。
“坐吧,老师找你也没别的事,就是聊聊天。”杜晴妤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眼神小心翼翼地看着班主任。
“哈哈哈哈……”班主任突然大笑起来,“杜晴妤,你这么紧张干嘛?老师真没什么事,就是想跟你聊聊以后工作的事。”
杜晴妤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心想:这还叫没什么事,真是岂有此理!怎奈自己的命运捏在别人的手中,自己能怎么样呢?还是先静观其变吧!
杜晴妤僵硬地笑了笑,想说什么,可是一个字都吐不出来。反抗让她焦躁不安,唯有逆来顺受才让她安心。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命运的摆布。
“你是你们乡镇唯一一个考出来的中专生,是吧?”班主任发问了。
“嗯!”杜晴妤黯淡的眼神亮了起来。
“你能考出来肯定非常不容易吧?老师知道你脑子是很聪明,也非常用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班主任的话锋一转,杜晴妤心里一惊,不知道他要卖些什么药。
“但是独木不成林。一个人再是人才,也是需要她背后的家庭去支持她,需要老师去教导她,更需要亲戚乡邻去帮助她。杜晴妤,你说老师说的对不对?”
“嗯,我能一直读书,主要还要感谢我初中班主任刘老师,我们家很穷,根本交不起学费,多亏刘老师爱惜我,替我交了很多次学费,我才能读下去。”杜晴妤想起那天吃饭时,骑着个破自行车姗姗来迟的刘老师,心里升起了崇敬和感激。
“那你想没想过以后回自己的母校去教书?”班主任循循善诱,就等着一个肯定的回答。
“我……我想过。”在道德的压力下,杜晴妤哪里敢说“没想过呢”,那岂不是证明她忘恩负义。这时,她才真正搞明白班主任的用意。不就是想打发自己回农村教书嘛,用得着拐弯抹角这么大费周章。
等杜晴妤回到宿舍的时候,胡小秀的床铺已经清空了。
胡小秀去了哪?她为什么不跟自己道别就走了?杜晴妤很是沮丧,她坐在杂乱的床板上发着呆,感到心慌意乱。
“晴妤姐,再见了!”宿舍里的其他几个女孩打包好了东西,陆续离去。平时并不怎么和杜晴妤说话的她们在即将分别时终于道出了一声“再见”。
“再见!”杜晴妤向她们挥挥手,并没有起身,也没有太多留恋。
眼看着人都走光了,杜晴妤不得不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她的东西不多,也很简单:一根绳子捆着的一套被褥、被绳子捆好的四摞书、一个装着杂七杂八生活用品的水桶。
等到四点多钟,日头没那么大的时候,杜晴妤向一个校工借了一把扁担,将被褥、书、水桶前后挂在扁担两头,用肩膀挑起,走出了这个她生活了四年的县师范学校。
留在城里的愿望破灭了,杜晴妤此时此刻心灰意冷,再也不在乎城里人看到一个担扁担的人会怎么想。她坦然地走在大街上,谁盯着她看,她就直愣愣地跟谁对视。在她大胆的眼神下,心怀鄙夷的人反而露了怯。
“真行!读逑嫩些年到头来还是滚回乡下来,你说你读逑的啥子哟!”杜老汉得知杜晴妤被分配回了镇上教书,大失所望,“她娘,赶明给她说个人家,我看姑娘家还是早点许给人家的好!”
“可不咋地!这都22了,马上都是老姑娘了,在晚我怕都嫁不出去了。”杜晴妤的母亲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嘟囔着。
杜晴妤到弟弟妹妹住的里屋放好自己的东西后,仓皇而逃。
暑假很快过去,杜晴妤以英语老师的身份走进了镇初中。
“晴妤呀,欢迎欢迎!”老校长站在队伍前面,向杜晴妤伸出了有力的大手。在他身后,是五六个形容枯槁的老教师和一张张稚气的学生脸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