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2)
溪水蜿蜿蜒蜒,小船顺着溪流向西南前行,驶得十分平稳。“没想到你还会撑船!”纪晓芙任由清风拂面,吹乱她额边鬓发,仿佛也吹走了万千烦恼。
杨逍微微笑道:“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撑船作为三苦之首,我平日里自然是不会的,不过为博佳人一乐,勉强学学也不是难事!”
纪晓芙抿了嘴角偷笑,杨逍看她眼波脉脉,笑意盈盈,只觉心神俱醉。他索性把船篙一扔,任小船自己顺流而下,自己也坐到船头来,揽了她腰肢:“秀面芙蓉一笑开,晓芙,你应该多笑笑,我喜欢看你开心的样子!”
纪晓芙望着岸边山峨凝翠,微微叹息:“你看咱们在这山间穿行,显得多么渺小,便是有再多的烦心事,此刻倒都想不起来了。”
杨逍温声道:“你若喜欢,我日后定带你游遍各地山川!”
纪晓芙没有说话,只轻轻地把头靠在了他的肩膀上。
行不多时,另有水道交汇,水面渐宽,来往船只也多了起来。有精致的画舫载着游人前来赏春,船上一片欢歌笑语。纪晓芙细细听那歌女唱道:“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歌声婉转动听,情意绵绵,她不由听得痴了。
小船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前方溪水中央忽然出现了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岛上粉融融一片云蒸霞蔚,待离得进了才发现原来是满岛的桃树,此值阳春三月,桃花正开的绚烂夺目,朵朵艳丽,瓣瓣晶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纪晓芙不由想起诗经里这句。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杨逍握了她手,轻轻在她耳畔接道。她面上一红,很快又沉默下来,但终于还是任他与自己十指相扣。
溪水清澈如镜,偶有几只沙鸥低空掠过又展翅而飞,在水面上荡出一圈圈涟漪波纹。杨逍撑了船过去,围着小岛转了一圈,找到了地方靠岸。二人上得岛来,这里竹木繁茂,清幽僻静,似乎并没有人家。
杨逍看着漫天桃花灿若烟霞,不由笑道:“不知这里和当年的桃花岛相比如何,大约也能得其三分神韵了。”
纪晓芙闻着阵阵清香,只觉得心旷神怡:“这里已经美极,我竟想不出桃花岛会是怎样的仙境,你以前来过这儿么?”
杨逍摇摇头:“只是远远瞧着,从未上来过。” 两人往岛中心走,这岛倒并不大,但里面竟建有一座小小的寺庙,朱墙黛瓦,山门上题着“仙霞寺”三个字,想是借这岛上桃花之意。进得院墙,内里只一间殿宇,左右三五间禅房,盈尺之地,但却十分精致洁净,想来并不是一间荒寺。
两人又进到正殿,纪晓芙“咦”了一声,殿中供奉的金身佛像手持莲花,半跏坐在六牙白象之上,竟是一尊普贤菩萨。峨眉金顶是十方普贤的道场,是以她十分熟悉亲切,于是双手合十凝神参拜,心中暗暗祝祷:“菩萨保佑,愿父母师傅都体态康健,弟子罪孽深重,不能在他们面前尽孝,还望菩萨多多垂怜……”
杨逍看她拜得认真,不由问道:“许了什么愿?”
她闭着眼摇摇头,心中又暗念:“弟子误入迷障,求菩萨指点迷津,若有罪责,还请加罚在我一人身上,我只愿他……日后能事事遂心,平安一生……”
她拜完起身,对杨逍道:“走罢!”杨逍笑了一下,说:“既许了愿,怎能不舍些香火钱!”他随手掏出一小锭金元宝扔进了功德箱里。
这时正好有院内住持带着个小沙弥迈入殿门,看见杨逍捐了金子,立刻眉花眼笑地迎上来。他们听那方丈介绍,才知此间乃是当地富贵人家为积德修道,行发善愿所建,平日里也并无什么香客,大多是往来游人前来赏景,便让他们随意转转。又说后院颇有几处景致,还有一座莲池,只是季节不对,不然倒可赏玩一番。
两人听说,便来到殿后,果然有一池清泉,此时莲叶田田,只得寥寥几支尖尖花苞崭露头角。走近了池边,水中几尾锦鲤追逐嬉戏,春风拂过,那几支小荷轻轻摇曳,倒也别有一番情致。二人见得此景,都觉得格外安宁澄净。杨逍微觉可惜,不由说道:“等夏日里咱们再来,一定美不胜收!”
纪晓芙听了他话却是心中一恸,勉强笑应道:“好!”
杨逍望了她一眼,并没说什么。倒是不远处一株松柏下,有一布衣僧人正在打坐。那僧人听见说话声睁开了眼,看见他二人不由怔了怔,起身作揖道:“两位施主,贫僧有礼了!”
杨逍见是个中年和尚,形容清矍,年纪不老却留着长须,不知怎地有几分眼熟,但又不知在哪里见过,当下也合十还礼:“大师有礼!”
那和尚却将杨逍很盯了几眼,问道:“不知这位施主贵姓,从何而来,又到何处去?”
杨逍听他问得奇怪,但还是答道:“在下姓杨,今日是……”他看了一旁纪晓芙一眼,说道:“今日携家眷前来踏春,路过此岛,看到桃花盛放,便上来游玩!”
那和尚点点头,又看着他半晌没有说话。杨逍觉得十分古怪,正待相问,忽然听到前面院中传来喧哗打骂之声。那和尚面色一变,说了句“失陪”,便匆匆赶了过去。
杨逍纪晓芙互看了一眼,也连忙跟上。来到前院,却见寺里围攘了一队官兵,正从禅房抓出一人,那方丈和小沙弥哆哆嗦嗦地躲在角落。
纪晓芙看到被官兵捉住那人,不由惊讶道:“是薛大夫!” 杨逍一看,果然正是之前在青莲乡见过的那位老大夫,此刻被人推搡着押到院中。
为首的一个绯袍官员皮笑肉不笑的说道:“薛大夫好兴致,躲在这里修身养性,倒叫我好找,也罢,这就请随我去吧!”
那薛大夫满面怒容,说道:“刘知州,老朽才疏学浅,实在不知应该如何治疗达鲁花赤大人,还请您另寻高明!”
原来此官乃是这绵州城的知州,因上官达鲁花赤罹患头疾,遍寻名医也未得半点好转,后来听说了薛大夫医术高超,便几次相请。但薛大夫秉承先祖遗训,直节正气,死活不愿与蒙古人治病,几番推脱不过,竟离家出走。他与此间庙主本是旧友,于是藏匿在这里,谁料还是被官兵找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