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案重启(1/2)
宁王慈爱地看着面前的太子:他究竟是在帮沈漉挡酒,还是为张安儿解围?亦或仅仅是出于储君,避免长公主和国师在御前争执?
对面的符相,遥遥与宁王目光对视一下,各自心里有数。
“陛下,天时即将入秋,”符相站出来道:“如今因摩罗妖案,人心惶惶,而百姓纳粮纳捐在即,漠北打草谷亦越发频繁,恐此等匪夷所思之事为心怀叵测之人所用。望陛下早做裁断,以定民心。”
有薛明九和沈漉二人在,清凉殿里就没有断过关于摩罗妖人与画皮女鬼的议论,毕竟沈氏旧案不可提,而沈漉又过于瞩目。
“符相,此乃清凉殿秋宴,并非皇极殿朝议。”郑相讽刺道。
符相此前要求彻查摩罗妖案的折子上了不知几凡,对于匆匆结案很是不满。
“微臣知道此刻提来不妥。但是此事对朝野影响甚大,尤其是此多事之秋,”符相一副为国为民的忧心模样,“有妖孽横生,而朝廷不彻查到底,难免引人浮想联翩。”
边境肆虐,民间作乱不断,朝堂新党归来即将与旧党争端,此刻再有女鬼妖人出没皇宫。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人人心头浮起这句话。
可若不是此等困境,皇帝何必重开沈氏新政,启用沈党旧人,特赦沈氏孤女?
“哦,符相有何议策,可安民心?”皇帝今日的好心情全部被败坏,他神色莫测,看着符相,晓得他不在朝堂,而在此时提出,就是不容此案就此按下了。
“国师在朝,则鬼魅不生。”符相向薛明九一拱手:“陛下可令国师早日将画皮女鬼捉拿归案,查清其究竟是何方妖孽,生前究竟是何人,以平谣言。”
皇帝陛下脸色彻底冷了下来。
“谣言?符相听到了什么谣言?”郑相站出来嘲讽道:“不过是一个番人作怪,有何值得深挖的地方?还是符相另有私心?”
符相长身而立,问薛明九:“我听闻,但凡鬼魂作乱,必与生人有因果纠葛。国师,玄门中可有此说法?”
薛明九目光游移,瞥了一眼脸色晦暗的皇帝陛下,答:“是。”
“陛下,如今市井谣言,蒸蒸日上。为了陛下的声誉,还望彻查摩罗妖案!”
“混账!”皇帝陛下怒喝:“此案已结,便是有什么因果,也全在妖人摩罗与那野鬼!朕行事所为,岂能为市井蠢夫愚妇左右?!”
符相被骂,依旧梗着脖子不退。
皇帝陛下继续道:“既有人谣言传谣诋毁圣誉,着京兆尹速将此等蠢恶之徒明刑正典。”
符相还待再说,皇帝陛下已经甩袖而去。
人鬼有因果才会纠葛。沈漉想,除非体质特殊如她一般,不人不鬼,才会白日见鬼。
当初定计吓皇帝陛下,原也想到这点。但是皇帝本就手中因果众多,并没有想到会有人纠缠不放。看来朝野暗涌不断,皇帝也很难做啊。
她侧头看向薛明九,只见他面若寒霜,神色莫名。
沈漉心下一动:莫非这画皮女鬼,皇帝自认自己认得?所以草草结案,不予深究。与崔氏和皇帝都有因果,那会是谁呢?薛明九莫非也知晓那女鬼来历?
皇帝陛下一走,马皇后与张贵妃便也离席。
满殿人等皆是心思各异,纷纷离场。
从清凉殿一出来,天地间的滚滚热浪,就把沈漉烤得出油。
“沈小娘子。”身后有人叫她。
沈漉转头,青葱挺拔,似一株翠竹的宁王世子赵均。
两人不管是自己看,还是旁人看,都是极为尴尬的关系。沈漉倒没想到他会大庭广众叫住自己。
“本座有事在身,先走一步。”薛明九告知沈漉,说罢也不理会赵均,自行而去。
赵均毫无尴尬,似乎对朝臣的冷淡早就习以为常:“你得遇大赦,我早就应当为你庆贺一番。只可惜一直忙于成婚,未能成行。”
“世子客气了。还未恭贺世子新婚之喜呢。”沈漉晓得是王莘的妹妹王二娘子嫁与他做侧妃的事。
赵均笑笑道:“王侧妃的确是个不错的人。”
沈漉瞧他一脸温柔,不由为莘娘与王二娘子感到欣慰。
“沈小娘子,可否借一步说话?”赵均瞧了瞧周围的人,皱皱眉。
沈漉见他明显是有事,便点头,跟他走了两步,离清凉殿远些。
“可能有些话,我来说,是唐突了。但是你我实乃旧识,若不告知于你,委实于心不安。”赵均斟酌道。
沈漉静静等他往下说。
“陛下有意纳你为妃。”赵均继续道:“薛明九也知道。”
沈漉觉得荒谬极了:“我乃罪臣之后。”
“国事艰难。这几年以来,边境大小战役不下八十,过半是折兵损将。民间亦是匪患不断。之前尚有林箴挑起新党的架子,可惜出了此等匪夷所思之事,陛下一时错命,以致旧党趁机攻击。
如今新党做事处处掣肘,陛下是实在等不及,要把这江山裱糊裱糊,留给张皇子。所以……”赵均说到这里便停了。
所以,纳她为妃,宠信她,千金马骨以示对新党的恩宠信重?
“不过由于沈相罪名既定,所以给的位份不会高。”赵均说到这里,面上露出烦躁的神色:“你早作打算。”
“这样啊。无妨的。”沈漉依旧清清淡淡。
赵均突地想起,她在教坊司待那么久,自然不同于一般闺阁娘子。如此一想,有些索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