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联邦第五自治星 > 三十八

三十八(1/2)

目录

原本计划好的给华夏找麻烦没成功,这让不少人心生郁闷。

被华夏人找麻烦好几天的卡尔就经常问他爸:不是说上面插手了吗, 为什么这么轻易就被压下来了。

他爸爸怜爱地看着他, 心里思考着一直以来坚信他们的儿子会像他们一样在政坛发光发热的想法是不是错的。

彼时卡尔已经和伊登订了婚, 彼此搬到了一起,他们决定选一个彼此都有空的时间去领证,然后请假去度蜜月, 不过目前两人的情况是:伊登整天忙碌,而卡尔因为在研究院没什么人愿意帮他, 加上万事开头难, 他深谙劳逸结合,目前倒是空闲许多。

所以卡尔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华夏那边的事情——甚至还喜欢在混乱的时候参与黑华夏的狂欢。

今天他们双方的父母原本是要来他们的新家见面吃个饭,算是落实两家的婚事, 只是不知道谁开的头,话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华夏那边扯。

伊登其实不是很想谈论这个话题, 每次一想起来, 他就会想起那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前男友——他曾经对他们的未来做了无数的畅想:他会慢慢从底层努力往上爬, 而萧平也是, 先在研究所做一个普通的研究员。但是他坚信凭借他们两人的才智,一定很快就能在各自的领域出人头地, 然后他们很快就能进入上流社会,即使他们两人因为是“新贵”而被大多数人看不起,但是当他们有了孩子, 他们的孩子就能很自然地融入那个群体中, 然后一代复一代, 他们会成为一个大家族,会成为联邦最有脸面的人家之一。

所有的想法都在萧平的坚持下破碎了,以至于他不得不去追求卡尔,虽然卡尔不会反驳他的决定并且极为为他着想,但是卡尔的家世比他要好,让不少人在外面都说他是吃软饭的而忽视他的努力。

伊登不愿意提起让他平顺的一生都半途转折的萧平,又想要得到萧平回地球之后过得并不好的消息,来填补心中的恨意,他渴望哪一天得到这样的消息,这样他就可以给萧平拨一次通讯,嘲讽他当年的错误选择。

然而等了这么久,他最终等来了……

“萧平?”在座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是要混政坛了,所以家庭终端投影一般固定在新闻频道,这样他们之间就能有不中断的话题,只不过谁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们会在新闻频道看到萧平,卡尔最近对萧平的怨念很大,看到他出现的一瞬间就尖叫了起来。

只听见新闻频道里主持人一本正经地公布了联邦豪门之一的韦恩家长子金的婚讯,对象正是萧平。

随后主持人详细列出了萧平的平生资料——包括他那逆天的从首都中心大学毕业的速度——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略过他毕业之后回华夏的举动,反而大肆宣扬。

就在大伙儿疑惑的时候,便听见主持人说道:“此次与新婚丈夫回到首都星,不仅是双方父母要见面,萧平先生也为联邦的机甲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随后界面切换了,上面的人大伙儿很熟悉,都是有关机甲研发方面的大师。

“我们很荣幸,很激动,在这里向大家公布一桩喜事。”两鬓灰白的老爷子几乎笑得见牙不见眼,因为全息投影,大伙儿能清晰看到他放在一旁的手会时不时握拳——估计如果不是考虑到正式场合,老爷子会整个人都跳起来——他的声音中气十足,听着格外精神,“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受限于机甲的新能源和备用能源的交替问题……”

自从生物机甲的概念提出,困扰研究人员的不仅仅是那无视干扰器而在内部自动循环的能源系统,还有“如何在机甲能源被干扰后智能系统瘫痪的情况下备用能源无缝衔接”这一问题,机甲操纵者不可能在临战的时候被切断了能源,还得跑到后方去手把手更换能源链接器,而要解决这一难题,目前人们能想出的办法就是“让机甲自动捕捉周围的干扰器所在地,一旦判定周围有干扰器会对机甲进行干扰,立刻发送命令给备用智能”。可惜的是多年来人们对此束手无策。

“而今天,我们很自豪地宣布,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老教授这话一落,投影为之一顿——这是直播频道上的弹幕过多、人流量过多导致的服务器崩溃前兆,联邦只有在帝国投降的那一天出现了这种服务器即将崩溃的情况。

老教授没有在屏幕前详细说明过程,在公布这一结果之后,他开始讲述这一过程,并且对参与人员进行了感谢。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萧平萧先生给予我们的帮助……”伊登和卡尔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一开始只是对新零件的研究,”华夏联合学院“历史与科技”选修课上,骆清逸这样对他的学生说道,“我们的智慧源自祖先的积累,传承他们所坚持的,才能有更多的创新,就那这次机甲能源切换技术攻克的大新闻来说,谁能想到一开始,我们只是在研究一个新的零件而已呢?”

是的,从机甲研发专业毕业的萧平一开始只是受父亲所托为其机甲更换零件,后来恰好有了好的想法,便尝试着做新零件,成品出来的那天,恰好被来拜访他爸的一位伯伯看到,那位伯伯在他们家住了5天,随后带着新零件前往首都星。

五年后,那个零件促成了生物机甲能源更换系统的诞生。

目前那个能源切换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没人知道,详细情况还得等研究院官网的信息,骆清逸这节课主要是给同学们讲述“对于科技不能急于求成”的主题,完全把这门课的另一个“历史”给忽略掉了。

总的来说,他在鼓励同学们佛系钻研科技,在外人看来,颇有一种“你特地去研究反倒得不出答案不如随缘”的感觉——至少在特地找来这里的安德鲁教授等人看来,确实是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