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舌尖有龙泉[快穿] > 我的70年代8

我的70年代8(1/2)

目录

秦仪和林静在北京呆了两天就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秦仪还在感叹, “别人都是丈母娘看女婿, 越看越喜欢。你妈不一样, 你妈是越看越讨厌。”

林静也在旁边嘿嘿笑,如果林妈妈眼神是针,恐怕秦仪已经千疮百孔了。

临走的时候,林妈妈还拉着林静说道,“现在国家也是支持离婚的,过得不开心了那就回来, 听见没有?”

秦仪在旁边啥也不敢说,一直到上了火车, 才松了一口气。

回到青山屯的时候两个人直接就去照了结婚照, 领了结婚证,成为合法夫妻。

乡下的婚礼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 村民们送一两块钱那就是礼金了, 实在没钱的话送一兜鸡蛋或者二斤粮食,也不算丢人。

村支书就这么一个儿子,办的婚礼自然不会太寒碜。

花上几块钱买点瓜子糖块再配上家里的花生, 分给大家, 都觉得心满意足。

要知道身边很多人结婚,瓜子糖块都是没有的,有些厚道的人家给点花生让宾客吃,某些则是啥也没有。

至于宴席,有的人家会办一场, 全素的,都是野菜。有的则是啥也没有,给宾客准备一碗清水,然后在证婚人的见证下,拜天地念誓词,就结束了。

这样的婚礼也并不会引来非议,不是谁家都有钱办婚宴的,自己都快吃不饱了,还办婚宴,做梦呢!

村支书自然不会这样,瓜子糖块摆出来,大家都说厚道,然后晚上还有一场流水席。

林静和秦仪两个人对婚宴的事并不关心,全权交给村支书打理。

至于他们的婚服,村支书也弄来了。现在有一个说法就是,“革命伉俪多奇志,不爱红妆爱绿妆”,所以婚服大多是蓝色或绿色的军装。

但军装并不好得,能有一套军装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别人结婚的时候也经常会借着穿。

这时候结婚借衣服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因为大家都这样,谁家有个体面的衣服,当有需要的时候,拎两斤粮食上门,衣服就很爽快的借来了。

像村长家,就专门弄来两套中山装进行租赁赚钱。

村支书可不愿意他们穿别人的旧衣服,所以找关系弄来了一套全新的蓝色中山装,还有一件旗袍和红袄裙。

林静的婚服送到知青院的时候,知青们也是爱不释手,“真好看。”

只有田玉眼含不屑,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不过就是一件婚服,现在我家乡那边结婚都要求三转一响四十八条腿,全备齐了才能结,否则甭想。你呢,一转一响都没有,就这么把自己卖了?”

林静笑了笑,所谓“三转一响”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这些她确实都没有,只有一个梳妆台以及一个脸盆子还有一面镜子以及几床被子。

这些全都是村支书准备的,林家那边是想方设法给她凑了50块钱,当做压箱底的嫁妆。

比起其他人光秃秃的婚礼,其实她的已经很场面了。

相处的久了,林静也知道田玉刀子嘴豆腐心,只是她面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她看不起这里的人。

所以对林静嫁给农村人,真的是不满的。她喜欢秦仪,那也是因为秦仪上过学,长的俊俏,但她还是一样的看不起秦仪。

所以从来没想过嫁给秦仪,这会儿林静嫁过去,她酸了一会儿就开始怜悯了。

觉得林静傻。

林静笑着说道,“那看来你家那边要求挺低的,北京那边的结婚要求是一套家具,二老归西,三转一响,四十平方,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十元工资,八面玲珑;酒(九)烟不沾;十分听话。”

田玉气鼓鼓的看着林静,“既然要求那么高,你为啥还要嫁给他。你又不是非得他救济才能活下去?”

林静嘴角挂起一抹甜蜜的笑容,“我是因为他那个人。”

田玉看了她一眼,然后甩着头上大辫子离开了。

楚晓晓也有些无奈,“你知道的,她说话就这样。”

“嗯,没事。我结婚,我高兴。明天的婚礼你们也来吃席,听说席面还不错,你们多吃点,也算是改善一下生活。”

楚晓晓点点头,“你不说我们也要去的。”

第二天秦仪和林静穿着婚服出来了,手捧红宝书,佩戴□□像章。

全场静了一下,然后立马沸腾了,“真好看。”

“这婚礼真的是太场面了。”

“如果我结婚也有这么一套衣服就太好了。”

“也不知道他们这套衣服借出来需要多少钱?真的好想穿啊!”

甚至还有人直接上面摸林静的衣服,爱不释手。

不一会儿,婚礼开始,婚礼开始,新人与宾客一起挥动《□□语录》敬祝伟大领袖万寿无疆,接着是新郎新娘共唱《东方红》,学两段□□的“最高指示”,向□□像三鞠躬。

他们的婚礼也有“三拜”,但并不是天地和父母,而是先拜伟大领袖,再拜革命群众,最后才是夫妻对拜。

婚礼从开始到结束也就不到一个小时,然后就是婚宴,上面的把菜色也都不差,村支书专门用粮食跟村里人换了十多只鸡,还有一筐鸡蛋,然后又换了鱼和兔子什么的。

鸡都是各家自养的,比较好换。至于兔子鱼,那都是山上和河里的,都是公家的东西,不能私用。

以往村民们吃也是生产队组一批汉子上山捉野味,下河摸鱼,然后平均分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