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舌尖有龙泉[快穿] > 不完美的受害者10

不完美的受害者10(1/2)

目录

随后虽然事情已经过去, 有了最终的结果, 但群众的热情还没有消缺。

同校的同学时常会指指点点, 在加上这个学校并不是什么极好的大学, 不过就是一个三流的艺术学院罢了。

林静最终选择了退学,然后随父母回了老家,但周围人也是熟知这件事的,林父林母为了让林静彻底的摆脱这个环境。

选择回了乡下老家,他们的乡下老家是一个有近百人的村子,环境很和谐。

这里不是很穷, 但也不富,就是能够维持开支的那种。村子里面的都是种地的, 没有其他的收入, 所以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

这里留下的都是一些妇女,且都是四五十岁或者年纪更大的一群, 因为年青一代的都去了城市定居。

这是林父的老家, 他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在他们那个年代,也就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上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因为不是义务教育需要花钱, 而且每家的孩子都有四五个,根本就养不起,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很多人都是小学没上完就不上了,最多也就是上个初中,这也就是别人眼中的文化人了, 但林父家里只有他和姐姐两个孩子,所以家里条件相对好点,他们俩却一直往上爬,上了高中,又上了大学。

最终那些小伙伴全都留下来了,现在因为没文化也只能去大城市一些苦力活维持生计。

而他和姐姐也脱离了农村户口,定居到外面,结婚生子,很少再回来,也就是清明回来烧个纸。

而林静林源也就是小时候回来过,之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村子上认识他们的人不多,或者说根本就没有。

林父之前就了解过这个村子,因为当初不重视教育,所以留下的妇女大多都是没什么文化的。

他们平时大多是看电视,很少上网,手机对他们来说就是打电话。

微博一类的APP在他们的手机里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所以她们基本上是认不出来林静的,而且林父来这里之后称呼林静都是喊她的小名,囡囡。

现在村里的村长是林父当时隔壁家的叔叔,林父就说自己是来这里承包土地的。

林父一开始就打算好了,近两年下乡承包土地搞种植的其实有很多,他们这里理由一点都不突兀。

否则他们无缘无故的回来定居,恐怕很多人都会产生疑惑,人的好奇心是止不住的,一旦好奇,他们就会深挖。

所以林父就找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城市里的房子林父给卖了,周围的街坊知道林静的那些事,不离开那个环境,林静就一辈子无法解脱。

卖的房子卖了150万,连家具什么的一起送人了。林源的事赔偿了40万,现在林父就用手里的钱开始承包土地。

要做就要做好,他们可以说舍弃一切来做,所以林父承包土地400亩,一开始定的合约就是10年。

而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这些妇女农民在地里摸爬滚打半辈子,都是干活的好手。

一天五十块钱,就有人争着抢着干,毕竟农闲,大家都想赚个零花钱。

她们在家需要照顾老人孩子,离不开家,一天三顿饭离不了他们。所以这样离家近的工作最适合他们,而农活也是他们最擅长的。

这些农村都是最朴实的,不怕脏不怕累,不会偷工减料,也不会偷懒。

林父平时就带着林源请教周围的群众,学习种植经验。

最终他们把土地划分成四块,一部分移植果树种葡萄,还有西瓜,甜瓜一类的。

另一部分则是种短季蔬菜,一般两三个月就可以收割,运往大城市。

林静看着林父林母热火朝天的干着,对未来充满希望。很怀疑,恐怕不等自己立起来,林父林母就已经把生活过得红火起来了。

林父这个企划书其实自从林静出事之后就开始做了,所以回来也有条不紊的,并没有太慌乱。

至于林静,经过商量之后,选择借读在熟人的高中,准备重新参加高考。

林父林母在询问过林静的意愿之后,林静没有去学校,而是请了网上家教,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你好,我叫秦毅,是清华大学生物学的一名学生。”

听到对方的介绍,林静心中一愣,突兀的问道,“那你认识秦仪吗?”

话音刚落,她自己愣住了。

秦仪是谁?这个人和她又是什么关系呢?

林静表示不知道,她总觉得这个人的名字让她似曾相识。但是她翻转记忆,却发现根本就没有这个人的记忆。

只留下“秦仪”这个名字不停的在她的脑海里翻转。

而对方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复,“抱歉,我不认识,我身边没有叫这个名字的人。他也是清华大学的吗?如果是的话,我可以帮你找找。”

林静摇摇头,打下了一行字,“不用了,谢谢你。”

虽然林静说不用了,但这个名字也在秦毅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之后两个人都没有在讨论“秦仪”,林静专心的吸取所有的知识。

这些知识因为曾经学过,她吸收起来还是很快的,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罢了。

就这样,她把所有的知识都慢慢的捡起来,慢慢的运用起来。

偶尔没事的时候出去转转。

其实这里的生活相对大城市的生活更加悠闲,林静他们没有盖房子,而是租住在村尾的某一户人家里。

这户人家因为儿子结婚,女方坚持要男方在县里买一套房子,然后就全家搬迁了。

只留下一套两层楼的房子,面积很大,环境也很好,差不多有250个平方。

她们统一居住在二楼,晚上可以看星星看月亮。

楼下,林父为了让林静散心,买了两只兔子给林静养,林哥哥送了林静一只萨摩耶,林妈妈则是送了林静十多盆花,要求林静好好养。

而且因为就在村尾,外面不远处就是田地,离住的地方不到一百米。

林妈妈专门在门外开辟了一个小菜园,面积也就在150平左右,种上萝卜白菜油麦菜菠菜等各种青菜。

林静在这里生活着,就觉得这里的生活很安逸,自给自足。偶尔想买什么了,也可以去镇上。

唯一的缺点就是网购不方便,农村不送,他们拿快递需要去镇上的快递点。

林妈妈买了一个电瓶车,每天呼啸着跑来跑去,也挺方便的。

林静有时候就骑着电瓶车在田野里跑来跑去,也很是潇洒。

冬天的时候,下雪了,银装素裹,白茫茫的一片看着特别的震撼。

而新年的时候,这里烟花炮竹没有禁放限放的规定,可以随便放。

小孩子们拿着炮竹你一群我一群的在田野里放,有些调皮的把点燃的炮竹扔水里,然后水花飞溅。

还有一些把点燃的炮竹扔到塑料瓶里,然后塑料瓶被炸的四分五裂。

亦或者是扔到雪堆里,然后雪花被炸的飞起,在洋洋洒洒的落下来。

这些小孩子其实被家里教育的很好,他们不会去人群里放炮竹,而是选择在田野边的路上。

而且临近新年,青壮劳力纷纷从外面回来过年,林父终于见到了小时候的小伙伴们。

几个人一起喝一杯,或者是一起打打麻将。

而妇女们,在院子里点一个火盆,燃着木头进行烤火,然后里面在放几个红薯。

周围在放一盘花生和瓜子,里面掺杂着几块糖块,大家就在那里唠嗑。

年三十的晚上,林源买了好几箱烟花,放了一个又一个。

因为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烟花要比其他人家的烟花好看许多,引得很多小孩子跑到他们家来看烟花。

林源彻底的成了一个大孩子,带着一群十来岁的小屁孩放各种炮竹烟火。

林静经历着这从来没有过的悠闲自在,真的是感觉很不一样。

甚至有一种就这样在这里养老的冲动。

但林静的潜意识告诉她,不可以,不可以。

她遵从内心的想法,努力的学习,之后为了避免再次被报道,她考了全省的第二名。

大家更为关注第一名,省高考状元,所以对于林静的报道不多,没有人专门报道林静,很多都是随意的提一句。

一年过去了,当初的事情早已经平息,很多人都已经忘记林静的模样。

这会儿在看到打着马赛克的林静,他们也只是觉得这名字很熟悉,但很少会有人把两者牵扯到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