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寿(2/2)
白巧看的入了迷,嘴里无知觉地嗑着瓜子,都没想起来要分雪琴和秋桂一把。
直到一曲终了,台子下面尽是叫好声:“好!”
“唱的真好。”
“扮相也好。”
……
二太太也满意极了,当场就让丫鬟打赏了几个银裸子。
白巧本来打算听上一段也就罢了,毕竟她得在四少爷回来之前准备好茶水,而且她屋里还有活计没做完。
谁想到,她越听越上瘾,越看越兴奋,直到四少爷快回府的点儿,才有些意犹未尽地回去当差。
茶水间里,雪梨等人都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见她来了,连忙上前来,焦急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四少爷都回来了!”
白巧不免吃了一惊:“这还不到时间呢,怎么就回来了?”
“四少爷的孝心,特特地向夫子请假回来给老太太过寿呢!”
雪梨忙不迭地催着她端好茶盘:“赶快,快别说了,你赶快去!”
白巧满脑子里还是那“咿咿呀呀”的戏词,直到书房门口,才清醒了一点。
进了书房,她却惊讶地发现,四少爷今日既没练字也没读书,兴致勃勃地把玩着放在书案上的一盏琉璃灯笼。
见她进来,四少爷也没计较她今日送茶送迟了的事情,反而十分孩子气地招呼她:“你过来,瞧瞧我这灯笼好不好?”
白巧自然不能说“不好”,可走进一看,这灯笼虽然用材昂贵,做工却是不敢恭维。
圆不圆,方不方,一边有两个棱角,一边有三个棱角;这灯笼上的画还算过得去,只是糊画用的糨糊有不少都露在了外面,这画本来八分的水平就降到了只有六分。
白巧心念一转,猜着这应当是这小少爷自己糊的,不然谁也不敢将这样好的材料糟蹋成这个样子。
心中有了思量,白巧拍马屁的时候就费了些心思:“这灯笼上的画儿画的真好,这桃儿画的像真的似的,我看了都想吃了。”
至于这满边的糨糊……她还是不要提了。
果然,四少爷听了这话,十分高兴,语气里还带着一点子暗搓搓的得意:“是吗?那其它地方呢?”
白巧心里暗暗叫苦:其它地方当然是惨不忍睹啊。
但是,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呀,这是琉璃吧?可真好看,是透明的,还会发光呢……”白巧努力地让自己显得没见识一点,用极其夸张的语气惊叹道。
实际上这盏琉璃灯上的琉璃并不能和现代的那些工艺品比,纯净度、透明度都远远赶不上现代的玻璃,但却有一种很奇特的光泽度,不是纯粹的透明却带了一些暖暖的色彩,真的十分漂亮。
丁维见她好像完全被这灯笼上的琉璃给迷住了,有些失望,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这些小丫鬟平时哪里见过品相这么好的琉璃?也不怪她大惊小怪。
又因为他之前被白巧的马屁拍得很舒服,也就不介意这眼皮子浅的了:“行了,这盘点心赏你了,出去吧。”
白巧连忙谢过他赏赐,虽然因为已经嗑了一包瓜子不太饿了,但她可以留着当夜宵吃。
白巧走到门口,还能听到四少爷得意洋洋的炫耀声:“你看,连个小丫鬟都能看出来爷画的好,你就什么也看不出来,爷白疼你了……”
紧接着,便是南星一连串的认错声。
到了夜晚,临时搭的戏台子前灯火通明,亮若白昼,丁府的主子们围了一大桌,陪着老太太一起听曲儿。
一出《麻姑祝寿》唱毕,丁老爷率先向老太太进上了寿礼:却是一尊婴儿大小的白玉佛像。
老太太穿着朱砂红洒金彩绣缎长衣,下面是緙丝金银如意纹裙,头上戴着一条墨色的五福捧寿抹额,显得富贵又喜庆。
“好好好,”老太太见自己儿子如此有孝心,心里也是十分自得,转身吩咐人道,“就摆在屏风里面的那个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