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书院(1/2)
回府的路上, 骆琳琅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第一次见到温慧的时候, 她伸出一只白皙细腻的手, 轻轻捏着一个男子的下巴。
她听见百姓们说她是公主。
当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 这个公主实在太嚣张跋扈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怎么可以干出强抢民男的事?
当时温慧是怎么回答的?她说她是认错人了。
骆琳琅已经在心里定了她的罪, 只觉得她说的话全部都是狡辩。
再说,认错人了,就可以强行捏着人家的下巴吗?
后来她们又有过几次冲突, 骆琳琅都没有讨到好, 因此对温慧的印象就更加糟糕。
可是为什么就这样一个公主,她会拿出自己的钱,办一个慈幼堂?
慈幼堂开张那一日,骆琳琅的心,就开始动摇了。
她觉得, 可能自己真的,错了。
她不顾家里所有人的不理解,执意将这几年赚到的银子大部分都捐给了慈幼堂, 并且经常去慈幼堂帮忙带孩子,偶尔甚至会带着儿子去。
她有很好的经商头脑,从前在现代见过的商业策略, 只要略微用一点在铺子上, 就可以赚到比之前更多的银子。
现在慈幼堂正堂的石碑上, “骆琳琅”三个字是高高立在榜首的位置, 而且三个字都比别人的大。
她不知道温慧是不是故意的,但她很喜欢自己的名字被篆刻在上面。
她不喜欢裴二少夫人,她喜欢自己的名字,骆琳琅。
她为这些孩子做的事,都是她的个人行为,与她的夫君无关,更与裴家无关。
她以为温慧能做的也就是这样的,收养孤儿,现代很多有钱人也干过这种事,没什么出奇的。
可是骆琳琅没想到,温慧会给她这么大的震撼。
让女子读书识字,这何异于挑战整个男权社会?那些迂腐的士大夫,能忍受这种权威被挑战的行为吗?
她匆匆跑到慈幼堂,本来还想劝说温慧,不要做得这么快,这么明显。
可是看着温慧镇定从容的脸,她突然自惭形秽。
自此,温慧在她心里的印象,全部推翻。
她不是嚣张跋扈的公主,她是九天之上落下来的精灵,美好的让人不敢亵渎。
不得不说,慈幼堂的资金来源,除了温慧自己和募捐来的银子,最大头的就是骆琳琅定期让人送过来的银子了。
温慧也十分感慨,看来女主玛丽苏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有,至少她善于经商,就给自己帮了不小的忙。
半年后,慈幼堂开始第一次考试,以一个七岁的女孩考到第一名,震惊了不少偷偷关注慈幼堂的人。
虽然夫子出的题目都很简单,虽然慈幼堂本身就是女孩多男孩少,但这个结果还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那个七岁的女孩,只有个小名叫桃花,从慈幼堂的记录上能查到她父亲姓孙。
温慧将她叫到跟前,蹲下来,眼神复杂地看着她,柔声问:“桃花,你以后还想读书吗?”
按规矩,七岁以后,不想读书的,女孩就该上午识字,下午学刺绣了。
可是桃花抿着嘴唇,偷偷看了看温慧的神色,才下定决心,脆生生地回答:“我想读书。”
温慧摸了摸她的脑袋。
骆琳琅也站在旁边,温慧看到她突然转过头去,接着听到了细微的哽咽声。
大概只有温慧明白她的感受,这是一颗种子,谁也不知道千百年后,会长成怎样的参天大树。
温慧喃喃道:“桃花,你要读书… …以后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你不怕吗?”
在这个时代,女孩子读书可能毫无用处。不能科举出仕,无法获得话语权,最后说不定还是只能嫁人生子,在后宅碌碌一生。
可是温慧不想把这残酷的未来告诉桃花,而桃花,也还听不懂。
桃花一双清澈的眸子定定望着温慧,低声道:“可是殿下,没有饭吃才是最难受的事,我能吃饱穿暖,还可以读书,那多幸福啊。而且,我喜欢读书啊!”
那一句“我喜欢读书啊”,让温慧也忍不住泪如雨下。
桃花,但愿今日你的这个选择,将来不会让自己后悔。
泰和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桃花被改名为孙慈心,成为本朝第一个正式进入学堂读书的女子。
这一年,孙慈心七岁。
这一个决定,改变了孙慈心的一生。
跟孙慈心一起继续读书的,还有不少,她们不只是成绩优异,也自愿继续读书。
她们也被温慧亲自改了名字,其中有一个特别刻苦的,是之前跟温慧说过名字叫大丫的,现在改名叫张慈安。
那一年除夕,温慧去宫里点了个卯,回府以后,带着宝儿去了慈幼堂,跟里面的上千个孩子一起过了年。
第二天一早,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个金灿灿的铜钱做压岁钱,温慧勉励了他们一番,这才回了府。
没出正月,骆琳琅突然到公主府拜访温慧,要求去慈幼堂任教,教授琴艺和书画。
温慧惊呆了。
她知道骆琳琅必然在裴府经历了很艰难的一段时间,说服公婆让她出来做这件事。
她难得对骆琳琅肃然起敬。
正月底,温慧在慈幼堂单独辟出一个院子,请骆琳琅执笔,提名“慈幼书院”四个大字,做了块匾挂上去,正式将学堂搬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