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1/2)
夫差说伍子胥又要走以前走过的路了,大致便是指他在前世出使齐国时,将自己的儿子留在齐国的事情了。郑旦心说有异,按照如今夫差的举动来看,伍子胥无论如何都不至于走到托子的那一步,夫差却像是笃定了他会这么做一样,不说可能,只说即将。
前不久些日子夫差才问过她,是否觉得自己不趁机联齐灭越,却转而去攻打齐国的决定不可理解。彼时伍子胥极力劝诫夫差一举将越国打得再也站不起来,而另一位重臣伯邳却说越国已然臣服,谅他也搅不起水花,反而鼓动夫差大举伐齐。倘叫别人想想,大都会顺着伍子胥的意思,彻底灭了越国,夫差却偏偏没这么做。
夫差同她说的时候,觉得她不是什么外人,因此也与她透露一二。郑旦虽听不懂他的话,却是隐约明白了夫差真正想做的事情。
只因他说,“其实攻齐与攻越本质上都没什么差别,只是我不想听伍子胥的话。”
正如夫差一直表现出来的那样,他并不喜欢伍子胥。虽然郑旦同样不喜欢伍子胥,却也想不出夫差如此做法究竟是为了什么:他身为一国之君,但凡他不喜欢的人自然可以厌弃,却又何必这样虽然不喜欢,却还是要忍着伍子胥在他的朝堂上指点。
而他又常常不能不听。
郑旦也就这个问题问过夫差,而夫差的答案也很简单易懂,“我不厌弃他是因为他说的话实在是对,可我不愿意照着他所说的话做下去,是因为许多事情,并非只需要争个对错。当年他从楚国逃到吴国时还算是真性情,可后来时间越久,我就越发找不到原先的伍子胥的样子了。”
“原先的伍子胥?”郑旦听了夫差的话也生出十分好奇,“那是什么样子?”
“大致就是至情至性,”夫差似乎回忆了很久,才想起伍子胥在他心里最初的模样,“憎恨一个人的时候,哪怕这个人死了,也可以刨开那个人的坟冢鞭挞他的白骨;怜悯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不分你我,不问缘由地照顾他。”
而现在的伍子胥,过于追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反倒让他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他但凡有一个想法,又强硬得过分,夫差很容易便能容不下他。
把关于伍子胥的事情从她的记忆里使劲翻找出来,郑旦还是对伍子胥选择了同样的道路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在她心中,夫差这一世里已经算是尊敬他,也采纳过他的不少进谏。伍子胥前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齐国,或许是想要给他的孩子留一条后路,但今世仍然有这么一套动作,这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然而无论郑旦想通想不通,都阻止不了伍子胥这样去做,而夫差同她传达的这句话,却也像是有些看好戏似的,并没觉得失望,看起来也并没有阻止伍子胥这么做的想法。
郑旦看不懂伍子胥的做法,更看不懂夫差的做法,如今只得了夫差这么一句不明所以的话,却不知道他究竟是想做什么,干脆将这句话听过便放下了。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出乎了郑旦的意料,伍子胥并没像夫差所预言的那样将他的孩子送到齐国。因为吴国的军队在夏季将尽的时候,就毫无预兆地袭击了齐国的边境。
太子友同郑旦说这消息的时候,她尚且不敢相信。夫差早些时候同她说的时候,尚口口声声说他心知伍子胥诸多意见虽然不合他心意却都在理,却转头就抛下伍子胥的话,向齐国发动进攻,他这番行为显然是并未将伍子胥的话放在心里。
纵使攻打齐国的军队势如破竹,也还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夫差亲自带兵伐齐,只把她留在了吴宫。偶或来信,告诉她的也是吴国军士何等神勇,他一统中原指日可待。
郑旦不知夫差为何这般打了鸡血似的执意要将齐国打服,而最后她也没能得知,只在某一天,看见夫差兴冲冲地走到吴宫,看见她便将她搂入怀中,那样用力地抱着她,“前些时候,我们的军队在艾陵大败齐国,他们最终向我俯首称臣了。”
但郑旦却敏锐地发觉他说这话的时候却并不高兴。方才夫差进门时候,脸上明明是带着笑容,可郑旦的心却告诉她,夫差这会儿在犹豫什么事情,而他犹豫的原因是一件事情需要他做出抉择。
可是大概无论他选择什么,都不会因为做出了这个选择开心。
这些事情夫差半个字都没同她说,郑旦却偏偏觉得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告诉她这一点。被夫差用力抱着,她看不见夫差的表情,却让郑旦越发觉出夫差的不对劲来。
郑旦不知道困扰夫差的这件事她究竟该不该问,但夫差这情绪太过明显,又让她不能不问。多番斟酌语句后,郑旦最终还是回抱住夫差,试探着说一句,“大王好像心事不宁。”
夫差抱她抱得更紧了一些,语声低低,“我的确是有事情无法抉择。”
“妾也发觉,您在犹豫的这件事情,”郑旦叹了一口气,“妾起不到什么作用,可还是想听一听。”
听见她这句话,夫差便突然沉默了下来,仿佛是不知道从何说起,又仿佛是不能诉与郑旦。郑旦猜想此事果然不应当被自己知道,正要放弃问询,夫差却又突然开了口,“寡人想杀伍子胥。”
“唔,”郑旦听见他这句话,只发怔了一下,便立刻拉回了自己的神思,“那么大王犹豫的事情是什么呢?”
她对夫差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特别意外。哪怕无论是夫差,还是她,都知道伍子胥对于夫差本人,甚至对于吴国来说,实在是一个有用的人,但她也能从夫差的言语与表现中听出夫差对伍子胥的不喜。而夫差身为君主,因喜恶杀人,也并不是一件特别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郑旦在意的,只是夫差能忍着他个人对伍子胥的不喜这么多年,如今伐齐得胜归来,却突然便生出了杀掉他的心思,这其中必有什么她不曾知道的关节。
而夫差也并没有隐瞒郑旦的意思,只沉吟一句,“你知不知道,伍子胥在我下决定征齐时说过的话。”
——倘上天真的觉得吴国气数已尽,那么尽管让这场战争胜利;倘上苍尚觉得吴国仍有一线生机,那么最好还是使吴国战败,好让他们清醒过来。
而吴国大败齐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