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夕阳西下一壶酒 > 与君为邻㈦

与君为邻㈦(2/2)

目录

大家吃了亏,这口黑锅自然严严实实地扣在蔡暄头上,蔡暄的性子,自然也是自己心甘情愿的背着。

民间尚且如此,朝廷里,恐怕更不好过了。

宋临看着墙壁上悬挂着的画,不知道现在蔡暄还有没有时间作画呢?

“大人,大人!”春山在门外喊他。

宋临站起来打开门:“怎么了?”

春山送上来两封带着朝廷印章的密函,宋临笑笑:“又出了什么新法令了?”

春山说:“一封是新法令,一封是有关您的。”

“有关我的?”宋临疑惑:“我能有什么事惊动朝廷?”

宋临拆开信,竟是朝廷对他的赦免令,赦免他往日的罪名,准许他随时回京,又恢复了他三品官的待遇,但奇怪的是并未将他的官职调回京城,只在陇州给他安排了一个中书的闲职,这职位原是给许多年过半百的老臣养老用的,宋临论岁数论资历还远排不上号。

春山又说:“二公子也从家里派了人来,说是您好不容易脱罪,虽然还是在陇州,总算可以随时回去,家中的老太爷老夫人都想念的紧,请您回去一趟。”

宋临按下心中的疑虑,点点头:“我这两年不曾回去,未尽孝道,确实该回去一趟了。”

宋临快马加鞭,来到京城门口,心中惦念家人,又嫌马车走的慢,所幸自己骑着快马从城门直奔家中。

城楼一角,身着常服的蔡暄躲在暗处,看见一个骑着马的身影从眼前略过。

意气风发,还是当年模样,看来他过得很好。

蔡暄看着那身影消失在街角,露出了许久没有露出过的笑。

“爹,娘,弟弟!”宋临刚看见家门就喊出声来,一家人欢喜地聚在一起,母亲既是伤心又是欢喜:“我儿去陇州两年,收了不少苦,如今赦了罪,竟也不能长留京城……”

宋临慌忙劝道:“母亲别伤心,陇州虽然地方偏远,但孩儿并未吃苦,何况孩儿如今随时可以回来,再者孩儿在陇州,远离朝廷纷争,母亲也可以少为孩儿操心不是吗?”

“这也是。”宋母宽慰了不少。

宋临又很是愧疚的对着父亲跪下,扣头说道:“孩儿身为长子,本应该发愤图强,光宗耀祖,但孩儿自己不思进取,有负父亲期望。”

昔年严肃的父亲早已老了,听见宋临的话也只是叹气:“罢了,平安就好。”

半夜,宋临与弟弟秉烛夜谈,两年多不见,自有说不完的话,谈起朝中的事,宋简忽然笑道:“哥哥想不到吧,如今李雍和蔡暄这两个冤家倒是和气的很了,我本来入朝时还担心他们为难,没想到他们,尤其是蔡暄,私下里竟然对我颇为照顾。哥哥脱罪,蔡暄在暗地里出了很多力。”

“李雍?”宋临笑了:“说起来李雍虽然心胸狭窄了一些,但是也算是有抱负的人,和蔡暄站到一边也不奇怪,我还说你们怎么帮我脱罪的,看来是李雍自己松了口了。”

“是,说起来,哥哥和蔡暄同时被贬,想来关系也相处不错,要不然蔡暄怎么肯出力呢!”

“蔡暄……当然了,远亲不如近邻嘛,我和蔡暄,怎么说也在陇州当了将近半年的邻居呢!”宋临假装不在意地笑。

宋简笑道:“我本对蔡暄颇有怨言,但这些年来,看他是有真本事的,只是行为激进了些。”

“他就这个脾气,不奇怪。”宋临笑了。

“不过,倒是有一件事,原本哥哥脱罪,该重新调回京,没想到蔡暄说,哥哥如今罪名不清,不宜回京,劝陛下让你留在了陇州,虽然表面上看着是不好,但我也明白哥哥无论当年在京中多么得意,心里并不喜欢,或许陇州还好一些,因此也就没有反对。”

“是因为他啊……”宋临又笑了:“他懂我。”

宋简看着宋临的表情忽然又有些难过的意思,很是摸不清头脑,终于问出心中疑惑:“哥哥,你和蔡暄,到底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

“从针锋相对,到如今,你们这样子,我也看不清,我问了春山,他说了一些……哥哥能不能告诉我一句实话,也让我安心。”宋简看着宋临,脸上满是担忧。

宋临心中五味杂陈,过了半响忽然笑了:“哥哥从小什么事都不瞒着你,这件事告诉你也无妨,就是那种最不可能发生的可能。”

“哥哥!”宋简震惊不已,“可他……你……”

“别他啊我的,是又怎么样,如今什么也没有发生,今后更不会,你只当没听见,也不用担心。”

宋临叹了口气:“能和你说说也好,这件事闷得我心里发疼。”

“哥哥你的性子,我怎么能不担心。”宋简盯着宋临坦荡的表情,心中十分不安。

宋临却盖上被子:“真的不必,时间长了,我就忘了。”

</p>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