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1/2)
冯荣转身看向淮王夫妇, 只好圆场道:“想来公主有急事。”
沈棹则在袖下轻轻握住了兰珈的手, 示意她回神, 而面上却依然是对着身边的那位大太监开口:“冯总管刚才……”
兰珈虽然收回了视线,可心里头还在想刚才那事, 怀真公主刚才看自己的模样, 半点儿都不意外——就好似她虽然在车里头, 可早就已经知道会碰见自己一样。
为此, 兰珈也不由好奇起, 沈韫玉这是要去做什么。
“……如此, 那就请淮王妃自行先去皇后娘娘宫里头去。”
刚才兰珈根本就没留心近旁这两人的谈话,蓦然就听见那位大太监说了这话, 侧过头去时, 有些茫然。
沈棹转过身,抬手将落在她肩上的一片花瓣给拿了下来,他动作轻柔眸中温情,“皇上在太极殿宣召,过会我再去接你。”
兰珈点了点头, 能有沈棹陪在身侧一道去,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可如今他已然被皇帝唤了过去, 她是争不过的。
冯荣要亲自领着淮王回太极殿,这事耽误不得,就指使着身后的小太监送兰珈去拜见皇后。这小太监是他的徒弟, 亦是可靠机灵之人。
其实这些, 本不必冯荣来安排, 然而这时他又卖弄似的叮嘱一句:“这时辰,皇后娘娘恐怕正在御花园,你带淮王妃直接过去就成了。”
说到底,冯荣如此殷勤周到,还是揣摩着皇帝的心思来的。眼下皇帝宠谁,他这做奴才的,自然也就不会故意使绊子,只会多多奉承,给自己多交些善缘。
就好比现在的淮王,冯荣看得出怀德帝十分看重他,所以才半点儿都不敢怠慢。
给兰珈领路的小太监,正是那日跟着冯荣去安国宫府宣旨的那个。因此说起来,两人先前也算有些交集。宫道曲折漫长,领了一段路后,他就忍不住开口道:“淮王妃真是福泽深厚。”
兰珈不解他为何忽然说了这么一句,细想想这一世的经历,光是自她重生以来就已经经历了好几次生死险境,哪里有什么福泽深厚。
只听那小太监继续道:“前日乱党那事,奴才听说死伤了将近百人呢。”
死伤近百人?
兰珈闻言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前日她蒙着盖在轿辇当中,又被沈棹刻意安排在队伍最末端,因此对前头发生了什么知之甚少。等事后再问沈棹,他又一略而过只说是“叛贼”,并没有细说。
兰珈不知道,居然这件事闹的这么大。
可这真要说起来,根本就不是兰珈自己福泽深厚,她是全都仰仗了沈棹的布置安排才得以幸免。
一时想到这人,兰珈忍不住嘴角微翘起来。
没多少功夫,就已经进了御花园,在前头带路的小太监忽然“咦”了一声。他侧过身提醒,“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两位都在前头凉亭里。”
太后深居福茂殿,甚少出来走动,自去年年底害了场风寒后,就更是一直在休养着。小太监在这见到太后,自然诧异得很。
而兰珈抬起头,目光落向不远处的凉亭,亭外小道上,宫娥分列左右,约莫有十七八人。亭内另有三四人近身伺候,摇扇斟茶,各司其职。
当中主位坐着的,就是一鹤发童颜的宫装老妇,精神矍铄,只是神态有些端肃,叫人不能亲近。而坐在她下手位的皇后态度恭顺,甚至眉宇间透着小心谨慎。
兰珈从未见过这位太后真容,不知为何心中有种不安的念头,仿佛预见到过会自己可能要遭些罪。
等小太监上前通禀了之后,才轮到兰珈上前行礼。“臣妾拜见太后、皇后娘娘。”
这时,亭内那宫装老妇半眯着眼往外看了看,朝着她身边的陈皇后问:“这……就是阿棹的王妃?哀家先前病的糊里糊涂,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又是谁做的主?”
问话的声量不高,语气徐徐,可陈皇后被接连砸了几个问题,就有些紧张了,“回太后,是皇上赐的婚,今日淮王夫妇特地进宫谢恩来的。”
“原来是这样……”太后幽幽回了一声,端起了旁侧的茶盏喝起了茶。
迟迟不见上头发话,兰珈也只能维持着跪拜的姿势。她未曾见过这位太后娘娘,更是想不通自己到底几时得罪过这位。
要不然,就算太后真不知晓赐婚一事,等问完那话,也就该让自己从地上起身了。又怎么会这样,不冷不淡的无视了。
皇后这时亦看出了太后是有意为难这位淮王妃,此刻人还在台阶下跪着,她也不敢逾越了叫人起身。片刻,她又听太后岔开话题问起怀真公主的事,显然是打算一直晾着下头跪着的人了。
“韫玉那孩子呢,怎么许久不见她的到哀家那儿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