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2)
在盐场待了一个月左右,顾诺便返回了黑风山,她打算在黑风山住上几日,便去湛城城池寻祈平。
在看甲营那些人学骑马的过程中,顾诺总觉得这马缺了点什么,后来才想到是缺了装备马匹的配件,马鞍、马镫、铁蹄。她记得当初从建泽城逃出来后,有一队吴军追了上来,后来被那些亲卫团灭了,还收缴了敌军几十匹的战马,但这些战马都是没有马鞍之类的配件的。
她还隐约记得在建泽城里面被人围攻时,无论是敌军的马匹,还是亲卫们所骑的马匹,皆没有配件。想到这事,顾诺不由兴奋起来。
若是她能给自己的马匹都装上这些配件,在士兵素质同样的情况下,那她打造出来的骑兵定能与他人的骑兵甩开不止一条街的距离。无论是马鞍、马镫,还是铁蹄,对骑兵来说可是十分重要的马具。
像马鞍和马镫,若是没有这两样马具,骑马的人就需要骑跨在裸马的背上,仅仅是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再用双腿夹紧马腹,使得骑马之人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会摔落下来。
但这样的骑马方式却是很不可靠的,因为骑马的人要分出许多力气和精力把自己固定在马背上,这样长时间骑马非常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很难有效地使用弓箭瞄准敌人。
不仅如此,在近战中,骑马之人要一边杀敌,还要一边用手抓住缰绳,便难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在劈砍、刺杀敌人时容易落空。在双方兵刃的撞击时,撞击之力还有可能让骑马之人在马背上坐不稳,摔落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训练大规模的骑兵,难度是很大的,而这样训练出来的骑兵的战斗力自然不及那些配备了马具的骑兵。
像梁、陈这样的大国,拥有的骑兵也不及万数,而且这数据还包含了各城城主养的骑兵。
至于其它国家的骑兵,多则有七、八千,少则三、四千。顾国灭亡以前,国内便是只有三、四千的骑兵,大半城主拥有地马儿不及百数,还有些城主拥有的马儿不及三十数,这马匹都不能说是用来训练骑兵的,只是方便出行的。
这这些马具里,不仅马鞍与马镫重要,便是马蹄铁,也是十分重要的。马蹄有两层构成,和地接触的一层是是大约两、三厘米厚的坚硬角质层,往上便是活体角质了。
在古代,主要的交通要道,大多是泥路,而泥路上多有石子,又或是用石头、碎石铺成的路,战马在这样道路上长期奔袭,马蹄上坚硬的角质层便会受到摩擦。
等时间长了,坚硬的角质层便会损坏,情况严重的,很多马蹄底部会磨得见血,这样一来,便对行动不利了。
若是给马蹄钉上马掌,便可以延缓马蹄的磨损,在保护了马蹄的同时,还可以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这对骑乘尤其是作战时是很有利。
因为若是马蹄受损,马儿受痛,便容易趔趄,把马背上的人掀翻在地,双方交战时,若发生这样的事情,无疑是致命的。
顾诺打算在黑风山待几天,再去湛城城池寻祈平,便是因为这马具的事情。然而这马具是她训练骑兵的秘密武器,顾诺并不想让外人来替她打造这些东西。否则若有一、二聪敏之人瞧出了端倪,在骑兵训练上她便会失去原有的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