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2)
【一】
当初把清醒的故事背景放在北京城,原因有许多。
一是老师本就为北京人。
二是我对北京的各种复杂情感。
三是北京曾经叫北平。民国时期,山河动荡,最后的王朝陨落在这里,我们国家重建也在这里。
……
后人既迈不过时间的洪流,也留不住北平老巷子里的最后一簇槐花香。
我儿时跟随父母在天安门下看红旗飘飘,内心懵懂,看完也就忘了。
后来岁月更迭。
十八岁那一年,我背着包从烟袋斜街一路,老胡同里的大婶骑单车,有小孩手里拿糖葫芦,咋咋呼呼乱蹿玩捉迷藏,下象棋的老爷子个个嘴里念念有词着黄梅戏……我那时穿着白衬衣,站在巷口,仰头就是很温暖的光,身后有年轻的女孩叫住我。
那样鲜活漂亮的笑容,让人想到春花上的露珠。
“你好啊。”
“你好。”
许多朋友问过我,北京好不好?
这个问题有些深意。
因为我人生中许许多多的梦与理想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北京在我眼里,不是北漂一族眼里的征途与殿堂,也不是商业与经济的都市,它是曾经风雨漂泊的民国,是那个留有辉煌历史的古都。
前些年在各大网络兴起了下雪时,北京变成北平,西安变成长安……
我在电脑屏幕前忽而有些觉得感慨,以这种方式让人们记起曾经的名字,多多少少是世道轮回里,从史书到记载,从课本到互联网。
一切本身就很奇妙。
偶尔回忆起那一天在巷子里穿梭,从南到北,漫无目的,但面怀笑意。
那时,我还很年轻,才十八岁,年少也算得上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就这样静静看见不远处的天安门边那熠熠生辉的太阳,与庄严不可侵犯的国徽。
【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