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之家21(1/2)
“你是妾氏,本就不比夫人出身,嫁妆不多也是正常的,三娘子也不会计较这个”,陆周平回答得很是耿直。
蓝姨娘被噎个半死,有这么说话的吗。女子自伤身世不是一般都能得到男子的怜惜与宽慰,不说能大包大揽地许下诺言,最起码如“出生不是自己能选择的”,“我就喜欢你这样的”之类的安慰也是要有的呀。
“三娘子虽然喊夫人母亲,但毕竟是从我肚子里出来了,我这做亲娘的也是担心三娘子嫁妆不多,到了婆家受到婆婆冷眼。”蓝姨娘扭着细腰,给陆周平用去年珍藏的雪水冲了一杯茶汤,放到他右侧的案几上,加上矫揉造作地语气。
“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女子能不能在婆家立足甚至得到婆家的尊重与嫁妆多少并不相干。”陆周平不是不知道蓝姨娘的意思,但他出生于富贵之家,还真没将嫁妆看得太重。就拿他儿媳妇来说,冯珍珍的嫁妆比三娘子还少呢,只有两千贯,连聘礼都没能带回来,还不是被聘为世子妃啦。
蓝姨娘感觉要疯,重点呢,重点呢,你为什么总是抓不住重点,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人啊,她摸了摸自己的脸颊,难道是自己人老色衰了吗?
“都是一样的出身,二娘子有三万多贯的嫁妆,三娘子只五千,这不知道情况的外人还以为三娘子有什么不好的呢!”蓝姨娘也不想再绕弯子了,不说和大娘子比,那是嫡女,又是皇后,自然是比不上的,但同是作庶女的,也要一碗水端平了才好。
“二娘子的嫁妆多出的部分是夫人自己用嫁妆贴的,根据大梁的法律,女子的嫁妆可以由本人全权做主,夫家不得干涉。” 陆周平听完蓝姨娘的话放下茶杯,敛色回答。
“若是夫人以后也补贴三娘子,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即使不补贴,也没有任何不是”,陆周平站起身来,眼看就要离开,“你最近是累昏了,难免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好好休息,我先走了”。
三娘子虽说回了自己的屋子,但心思依然在蓝姨娘的院子里,这边陆周平刚刚离开,那边打探消息的人就已经报到她屋里去了。
“姨娘,父亲怎么说,是不是答应了,他是去和母亲说我嫁妆的事情了吗?”三娘子接到陆周平带着怒意离开的消息,以为姨娘已经说动了父亲,父亲的怒气也是对着正房的,照她看来,也是,哪有姊妹俩嫁妆相差这么大的呢。
蓝姨娘原本正在心里暗自咒骂,“夫人的嫁妆,夫人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主持中馈的时候贪的。”她虽说是家伎出生,但并非家生子,又因为进府晚,不曾见过青桐当年十里红妆进门的场景,只是偶尔听旁人说上一句,也只以为是府里的下人给夫人脸上贴金呢,毕竟哪有将百万贯家产陪嫁到人家的傻子。
她是农户出生,偏家里很是有点重男轻女,自小被教导地就是女孩子是赔钱货。若不是如今她只有三娘子一个,但凡三娘子有个同母的兄弟,日子都不会这么好过,最起码不会得到亲娘全身心的谋划。
看到自己闺女焦急的神情,蓝姨娘安慰道:“你父亲没答应,但也没事,夫人是个要面子的人,待你订下了亲事,我就去夫人院子里闹,夫人为了宫里皇后娘娘和太子的面子,势必会答应的。”
只是这闹完之后,她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了,这也没事,反正国公爷已经好几年没到自己屋里了,为了女儿,再差自己也认了。
她轻轻搓揉着女儿的双丫髻。
“头发都弄乱了”,三娘子陆梓莲躲开了蓝姨娘的掌心,娇嗔道。
过了重阳,就盼望着冬至了,毕竟大梁素来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距离冬至还有五天的时候,卫国公府里的三郎君终于游学回来了。
“五弟,你身体可好了?我这次在金陵学到了一些强身健体的招式,待会教给你,等你学会了,就不生病了。”陆明昭直到五弟痊愈了才在收到的家信里知道了这件事,因此特意在回程经过金陵的时候去陈卜的府上学了导引术和吐纳术。
陆明昭原本正手舞足蹈地讲着这次南行的见闻,看到大哥和五弟一起来了正房才停下来招呼几声。
这三个郎君都是一母所出的,按理不说是一个模子的刻出来了,相似度也应该达到六七成,偏偏站在一起,风姿各不相同。
三郎像父亲,五郎像母亲,至于大郎,既不肖父,也不肖母,倒是青桐曾听去世的婆婆说过,大郎像先卫国公,就是大郎的爷爷,这也怪不得老太太在世时最是宠爱他,竟片刻不能离了。
“钱塘江那个地方,每年八月十八都有潮神作怪,因此啊那儿的人就想到一个主意,给他表演表演节目,让潮神消消气,别生气动怒地掀风作浪了。”陆明昭先给解释了一下弄潮儿的由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