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2/2)
先是她得罪了大长公主的事情。
后有她和定王世子的那些个流言蜚语。
有的没去大长公主赏花宴的耳朵里也时常听到徐四姑娘这个人。
眼下人就在眼前,自然是要好好看一看。
面前的少女十三四岁,穿着一身蜜腊黄折枝牡丹立领褙子,下头是湖绿色八幅湘裙,梳着双丫髻,发上缀着两朵梅花珠花,手腕上戴着一只血玉镯子,脚下是一双月白色乳烟缎攒珠绣鞋。
肌肤白皙吹弹可破,看着有些娇弱不胜,可却又给人一种端肃大气之感。
尤其是那双眸子,如同深潭般幽深,即便低垂着眼皮,也掩盖不住那双秋水般的眸子,像是一眼就能让人深陷进去。
怪不得,怪不得连传言中好男风的定王世子头一眼瞧见这小姑娘,便那般夸赞小姑娘生得好,说京城里没哪个能比得上。
可不是,单单就这通身的气度,就叫人移不开眼了。
“老夫人您这外孙女儿个个都生得好,怪不得平日里藏着不叫我们知道,别是怕我们喜欢便讨了去?”有人出声打趣道。
程老夫人笑着,视线落在站在那里的徐令珠身上,招了招手叫她到自己跟前儿。
“不是我护着这丫头,这丫头自小聪慧讨喜,我待她和待月容那丫头是一样的,恨不得都能留在我身边。”
“可不是这话,只是姑娘家生的这般好,老夫人您是想留都留不住。等及笄了,上门求娶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崔氏坐在那里,笑着看了看徐令珠道:“母亲既疼令丫头,便将这丫头留在咱们家,她和绍儿自小算是一处长大,和月容也像亲姊妹似的,往后呀到了咱们家,我只拿她当亲生的女儿一般疼。”
崔氏这般直白的话说出来,明摆着是告诉在场的女眷们,徐令珠是要嫁到他们安国公府的。
徐令珠挑了挑眉,想说什么碍着这么多的女眷们,又是外祖母的寿辰,便也不大好说。
徐玉珠扯了扯她的袖子,也对她微微摇了摇头。心里却是想着,崔氏好生厉害,明明四妹妹那日当着老太太的面儿拒绝了这门亲事,崔氏如今这话一出来,倒像是这门亲事已经定了一样。
她就是算准了今个儿是程老夫人的寿辰,四妹妹心里再怎么生气也不会搅和了这寿宴的。
她的视线朝程老夫人那里看了一眼,见着程老夫人脸上依旧带着笑,也没出声训斥崔氏,心中便也明白了几分。
几位知情的人连同孟月容在内,都觉着有些尴尬。
孟月容看了徐令珠一眼,心里头不知怎么就觉着有些堵得慌。
母亲这般说,好似兄长上杆子求着要娶令表姐似的,叫人好生难受,觉着全身都不自在起来。
这时,二姑娘徐娴珠拿出了寿礼来,徐令珠和徐玉珠也将寿礼拿了出来。
见着那奇楠沉香,程老夫人自是高兴,“还是令丫头你有心,这般好的东西,该自个儿留着才是。”
“外祖母喜欢礼佛,我便想着拿来送给外祖母,反正也是四哥哥给我的,我这算是借花献佛了。”
几句话,便将老夫人逗笑了。
屋子里很是热闹,前院各家的公子们坐在亭子里品茶作诗,不知谁提起徐令珠来,便有人说:“徐四姑娘莫不是要嫁到定王府去了?我听说,前些日子宫里太妃娘娘传召徐四姑娘进宫,若不是因着那些流言蜚语训斥,便是真有几分苗头了。”
“什么,宁太妃传召?你怎么知道?”
“我那表哥在宫里当差,有什么不知道的。”
孟绍卿正喝着茶,听着这话,手微一用力,茶盏便碎了。
他身后跟着的小厮见着自家少爷这样,一颗心便提了起来。
这,这是哪家的公子,好巧不巧说表姑娘做什么。自家公子这些日子好不容易好了些,这会儿听着宁太妃传召表姑娘进宫,怕又要......
那说话的公子也注意到了孟绍卿这边的动静,想着京城里传言孟绍卿和徐四姑娘有婚约的事情,当下就有些尴尬。
只清了清嗓子,道:“这,这事情还说不准,我也只听了一耳朵。”
见着孟绍卿起身离开,那公子不由得拍了拍脑袋:“这,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崔氏在程老夫人屋里,有个丫鬟进来在她耳边低语几句,崔氏听了,脸上的笑意便立时僵在那里。
片刻,才起身对着程老夫人道:“媳妇去前头安排些事情,便不陪着老夫人了。”
“你去吧,今个儿寿辰,府里事情多,别怠慢了宾客就是。”
崔氏应了一声,便福了福身子从屋里退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