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1/2)
管家很快把女子打发了, 来向许生白回话, 说是晋州人氏, 逃兵难来的,要上京去投奔亲人。
许生白回想那女子凄惨模样, 不由动了恻隐之心,又见她并没有走远,让管家送她五两银子, 作为盘缠。
管家以为不妥, 许生白道:“您的顾虑我很明白,晋州兵乱,遭难的不止这女子一人,何况,也不知底细,不该随意招惹。只是, 她毕竟是一介孤女,既然遇见,便帮一把吧。”
管家并不敢十分坚持, 将银子给了那女子。那女子惊讶莫名, 千恩万谢。
但第二日, 那女子便远远的坠了上来,趁众人歇息煮饭时,拦住了许生白。
她已换了一身整洁干净的粗布麻衣, 浸染成不均的淡淡蓝色, 但显的人格外清秀。
“公子, 这是您昨日赠我的银子,我花费了一两买了些干粮,换了身衣裳。这四两银子,还给您。”
许生白后退两步,拉开距离,见了个礼:“这位大嫂……”
女子惊愕的瞪大眼睛:“嗯?”
许生白一愣:“怎么了,大嫂?有何不妥吗?”
女子暗暗咬了咬牙,矜持笑着摇头:“没什么。公子请说。”
许生白道:“这银子便送给大嫂,进京找到亲人,也好度日。”
这女子正是姜家二女姜聘婷。
自晋王生病,谢昉也腻了她,她在晋王府的日子便不好过。谢昉那两个通房,看着谦恭,实则都是有心计的,竟趁着她不备,害她掉了孩儿。
谢昉也遗憾了几日,请了大夫来给她调理。可随着晋王病逝,谢昉越发忙碌,直到战事起后,就没人顾得上她了。
谢昉逃跑的时候,也没有带上她,晋王府一片混乱,迎来了抄家的军队。
她趁乱跑出来,一路打听,得知国丈姜凝把全部家产都捐给了国库。
姜聘婷暗暗思忖,此时她这个爹,应该就是在京城了。
姜聘婷见他颇具戒心,故作爽朗的一笑:“我看,公子家底殷实,自然不在意这几两银子的事。这一两我就收下了,不过,这剩下的四两,还请公子收回去,我也没有平白欠人的。我今日来,还有一桩事,要麻烦公子。”
许生白问:“大嫂,请讲。”
姜聘婷道:“公子一行,可是要进京?”
许生白默认。
姜聘婷道:“我想借个便宜,跟着公子的车队进京,若是公子信的过,我可以做些简单的伙计,打水烧饭,都行。若是信不过,公子准我远远跟上便可以。毕竟,我也是个女子,虽然一路走的官道,但若是碰到胆大妄为的,岂不遭殃?”
许生白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但他也并非没有戒心的人,只是应允,可以跟在马车后面行走,有个照应。
姜聘婷没想到,这小子这样愣,只得咬着牙跟着,走了一整天下来,腿都要断了。好在,第二日,许生白看她“老实本分”,就许她上了奴仆的马车。
姜聘婷工于心计,模样本来生的不差,见了人先带三分笑和七分甜嘴,很快混熟了。
她倒是有个意外收获,得知了许生白正是从山阴县出来,如今上京,进太医院。
她既得知了这一点,就故意打探关于姜凊和山阴候府之事,居然叫她从几个嘴松的侍女口中听说,许家与姜凊还是至交,并且,还曾经和姜似练相好过。
险些成了好事呢!
姜聘婷真是万万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巧的事!
她原先还想着,若是许家是什么大户,便想方设法勾上许生白,却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往事。
姜聘婷按捺下来,依照原先的说辞,在城门口对许生白告辞。
“许公子,这些时日,多谢您和老夫人的照顾。老夫人要静养,我便不上前叨扰,还请公子转告我的谢意。”
许生白:“大嫂言重了。”
听见久违的“大嫂”,姜聘婷嘴角隐秘的抽了抽,欲言又止的道:“实则,我也未曾想到,会有这样巧合……”
许生白听她说话,藏头露尾,似乎有心引他追问,便克制住好奇心,不往下接话。
姜聘婷只得自顾自的往下说:“这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不得,今后还能和公子再见呢!”
许生白笼袖傻笑。
姜聘婷目的达到,也不理他了,好言好语的分了手。
京城虽大,但新上任的国丈爷却是炙手可热,姜聘婷找到姜家府邸,故意在门口转悠了好几日,才在某一日姜凝出门时,冲到了马匹前面。
姜凝的马吓了一跳,差点惊了,他急忙跳下马来,叫小厮快把人弄开:“这哪里来的小叫花?”
姜聘婷一听,连忙在地上滚了几圈,把正脸朝上。
姜凝立时呆住了。
京城的管事是从姜凊那里带来的,不曾见过姜聘婷,连忙上前,指挥两个小厮,把人抬到一边。
姜聘婷被人摆弄着,心里屈辱的要命,也顾不得什么招数了,急忙喊叫起来。
“父亲!父亲是不认得我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