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1/2)
身为艺人,即使身处学校也必须要参加某些推不掉的活动, 慈善也好, 通告也好,很多双眼睛都盯着你的一举一动, 道德家们认为你必须要做表率, 歌迷们觉得这是身份的象征,就像是拿了奖, 永远都有人比你更开心。
接到华人之声的访谈邀约时,周台逸对了下手上的时间表, 那天下午有课,两节她很喜欢的专业课。她没跟廖齐说,自己去找了教授说明原因请假, 提到是工作必须时, 忽然记起来以前好像还因为类似的事嘲笑过钟忱溪,没想到天道好轮回, 几年后就轮到自己身上。
出了教学楼, 往公寓走时,周台逸好好回想了一下,是十年前的事了, 钟忱溪十七岁出道,高中都还没读完,她们三个笑她道半工半读也是很励志, 钟忱溪听了后梗着脖子嘴硬, 她的胜负欲太强, 还没磨出后来那种性子:“以后我肯定是这个团里学历最高的!”
她立了个flag,结果率先单飞的、赖在歌坛不想走的也是她。
反倒是周台逸,研究生一入学就自动荣升为这个团里学历最高的,不过这也没什么用。
刚刚走到图书馆的周台逸停了一下,忽然不解自己为什么要计较这种没有意义的事。
电台节目方有提前把访问大纲给廖齐过目,有一些艺人方想回避的话题,需要双方提前敲定。周台逸想了一大圈,觉得自己最近没有什么敏感话题需要回避的,不过这种事,她说了又不算,最后还是得由经纪人和宣传定。
廖齐的指尖在桌面上有节奏地敲了一圈,引起开小差的人的注意后,在视频那头叮嘱道:“毕竟是个人宣传,还是要注意一下,少提一点团内的事,或是其她三人。”
周台逸收起神游,一点也不心虚地应他一声:“好。”回答地倒是干净利索,在专业性上,无论是周台逸和“嚣张”,或是钟忱溪,她们都从不质疑廖齐的决定。
说归这么说,等采访时真的被问到钟忱溪时,周台逸还在心里小小地朝廖齐解释了一下:真不是她故意要提的。
主持人是问她有没有看钟忱溪的新节目。
周台逸来美国时,钟忱溪还在跟节目组敲定行程,后续的事因为周台逸已经离开,就没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她老实道最近学业太忙,还没时间看,比起仓促地当综艺对待,她还是更想要抽个时间认认真真地听钟忱溪在台上唱歌。
这么回答着,边在心里跟自己说:快了,明天下午没课,可以抽出空来。
当她结束访谈,返回学校,要回到公寓时,在那条必经之路上,她又路过图书馆。
然后周台逸意识到,她其实只是想钟忱溪了。
第二天中午,周台逸结束掉一早上的课程后,没有第一时间返回公寓,而是先去了图书馆自习,直到结束一天的学习后,她才回去,路上还在想,自己现在这样,还真像个一路升学上来的学生。
随后才不慌不忙地开了电脑,要去看钟忱溪的第一期节目。
一般歌手参加类似的综艺歌唱节目,第一期的第一首歌总会优先考虑选择自己耳熟能详或是最出色的歌,但钟忱溪没有。
她唱的是香港上世纪末的一首老歌,甚至不是来自她舅舅钱宗玺。
周台逸笑了一下,看着屏幕中有一个年轻却又沉稳的人,拿着一支由节目方提供的统一麦克风,穿一件样式简单的束腰裙,穿过一束束光芒走到舞台中央。
周台逸记得钟忱溪曾在演唱会后台抱怨过,为什么在舞台上就不能穿些简单自在的衣服,安安心心唱歌呢。
她在钟忱溪开口前想,可能这样的装饰会让钟忱溪感觉到自在吧。
钟忱溪选择的歌曲是《追》,周台逸曾在私底下听对方唱过几次,都是些家常场合,钟忱溪做家务时喜欢哼哼唱唱,《追》在她口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周台逸曾问过缘由,钟忱溪微微弯下眼睛,看起来像是笑了下,不过周台逸没看太出来对方的笑意。
“啊,你不觉得歌词写的很好吗,一追再追,听起来就很贴切。”
此刻站在舞台上,钟忱溪对编曲做了些改变,或者说更接近它的电影版。前奏被无限缩短至只有一声钢琴音定音,第一句词已经开始唱,主歌a段的部分都更接近于清唱,然后跟着钢琴,其余伴奏才缓缓插进来。
这种演绎方法,更加让人觉得,她的心中是不是也有一个一追再追的目标,追了许多年,都不愿意放弃。
晚上,周台逸掐着时差给钟忱溪打了个电话,后者很快就接起来,听起来还有点疑惑,“太医,怎么了?”
周台逸顿了顿,轻声说:“我想你了。”
她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的人很轻地笑,钟忱溪说:“我也是。”
其实本来不应该是这样的,就像是出道后一直以来的相处模式一样,两个人都没离对方太远过,从不到二十岁就同住一屋,那么亲密无间,早就习惯了无论做什么,身边还有一个人,或是在后面等,或是与自己并肩。
周台逸也有想过她们在一起这件事,后来得出结论,这或许是必然的,她们身边一共就认识这么多人,圈子相同的基础中,必然也会有很大一部分朋友重合,按照两人的相处走向,周台逸不认为钟忱溪吸引不了自己。
于是她想,在那个时空中,钟忱溪怕成那样,或许是因为她们之间的相处发生了什么意外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