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夜(2/2)
母亲从世家嫡女换成连字儿都未必认得的奴婢,这个落差可太大了。
孟华仲尚未听出来小皇帝的真意,正色道:“您的养母是吕太后,她教您治国理政的本事,又精心抚育您长大,这份恩情,生母是比不上的。臣说得再明白一点,有了封号的贵妃,跟皇太后也就差着一个名分。何况当日臧氏谋逆,后宫无主,先帝已经下了册封睿太子的诏书了,她不是您的嫡母,胜似您的嫡母。”
建初帝沉吟半晌道:“如此说来,按着历来后族的规格待吕家,按着贵妃之族的规格来待杜家,可还行么?”松了口气,抬举一家不是很上台面的“母族”,小皇帝是不大愿意的。
娄尚书首先就要提出反对了:“帝之生母追封皇后,这是应当应分的事,怎么居然按着贵妃之例对待吗?杜婕妤生育您之外也并没有什么过错呀!”
沈令仪道:“陛下若发愁,倒不如按着章懿皇后的旧例来待杜家,封赠金帛,妻以公主,择婕妤父兄封大夫之职,还不够吗?”章懿皇后,就是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案中的李宸妃,沈令仪故意说得委婉一点,叫小皇帝脸上不用太难看。
建初帝的脸色还是难以自制地烧了起来:“学士说得有理,娄公与学士一同去办罢。”又叫身旁的太监:“钟义,带着司礼监的人马,去帮二位大臣搜寻杜家族人。”
两位大臣的脸色都不大好看,哪个大臣愿意办差的时候身边跟着个处处掣肘的太监呢?钟义还在那里笑嘻嘻地与娄、沈两个行礼:“尚书、学士关照了。”在他看来,能跟着阁老一起办差,那是难得的风光呢。
他们三个下去了,身后跟着微露愤愤之色的几个礼部与翰林院的属官。
孟华仲叹道:“此人未免太年轻了些,做事不谨慎,陛下身边不是跟着前头伺候过先帝的几位大伴吗?臣看他们倒还稳妥些。”
建初帝露出一点尴尬来:“他们年老多病,朕这里就进了几个新人。”
皇帝要探问前朝旧事,第一反应就是从身边人下手,戴凤等人既然是伺候过先帝的老人,就难免不被捉进慎刑司去搜刮搜刮肚子里的东西。慎刑司又是一贯只听皇帝的话的,戴凤等人焉有逃出生天的本事?小皇帝却暗暗记下了:“他们几个不在,旁人能看出不对来,回头还是把他们从慎刑司中救出来,仍旧加以抚慰的好。”
几个太监,也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孟华仲想想皇帝的不智,才是真正绝望了:偏选了我孟家的女儿为后,这岂不是将全家与小皇帝绑在一处了?我家危矣!
·
后宫里,沈令嘉一回寿春宫就火急火燎地安排自己的儿媳与孙子:“阿兰,你快带着阿发与阿获出京去,明早就启程,此地夜长梦多!”
兰贞风也跟着回了寿春宫,把失而复得的二儿子抱起来狠狠亲了亲,又狠心把已经困得半梦半醒了的大儿子叫起来:“阿发,阿获,快,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咱们就出城。”
沈令嘉给她们收拾了能用的行装,除必要的仪仗外,能省的都省了,只把带刀的侍卫带上了一二百人:“护卫与衣食是最要紧的,旁的都让童氏在后头给你们慢慢带回去就是。”
收拾得了,母子三人连夜出宫去,恰在宫门处遇上了要回翰林院的沈令仪,手里握着建初帝赐的通行令:“我送王妃与王子们回府。”顺顺当当通过了宵禁的盘问。
至秦.王府,叫起来了童氏与童长史,三人一番合计,童长史带着精壮男子先护送王妃与王子回去,童氏乳母与王妃带来的王府太监在后头盯着大队辎重。到天明时,城门才开,兰贞风已经在长史与几百侍卫的护送下,带着两个儿子回秦藩去了。
※※※※※※※※※※※※※※※※※※※※
这章涉及的剧情离现在有些远了,提醒大家一下吧:
吕文则当初跟杜衡一块儿住,先是主仆,后来杜衡生了个儿子,也不搬出去,俩人还一块儿住,变成了同事关系。杜衡图有人护着自己儿子,孩子好养活,身份也高一点;吕文则觉着白得一个皇子的助力不拿白不拿。
天有不测风云,吕文则爸妈支持世家,跟她闹翻了;皇帝老公是个渣,打算留子去母;独生子被曹贵妃搞死了,她孑然一身啥亲戚没有。
这个时候小杜同学哈哈哈地开始拉拢人脉打压旧主:“你儿子死啦我儿子要做皇帝啦哈哈哈哈。”
吕文则暴走了,搞死了曹、杜跟皇帝老公。
所以说这是个倒霉催的故事……但凡小杜多等个一年半载的再张扬,老吕就冷静下来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想办法把皇帝生母掰到自己那个战线是损失最小的做法,虽然见效慢,但是小皇帝登基的时候才四岁,时间还很充裕),不至于冲动杀人导致后面一连串事故,小杜也能舒舒服服地做半辈子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