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她撩且毒 > 中医热度

中医热度(1/2)

目录

天子婚礼是全夏朝的大喜事, 何方都会送来贺礼,甚至于邻里国家。

叶欣桐的嫁妆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由叶家备的冠帽鞋袜、珠宝古董等基本用品,与普通新娘差不多,一是由礼部专门派人办理, 什么布绸药材、稀罕物、当地特色品、缂绣朝衣木器珠宝盆景等, 都有各地向京城上供添妆。

尤其是富有的江南一带。

甚至专门开河道来送,不知经手多少官员,也因此全天下人都知“叶家成天子之妻,一国之母,普天同庆”,叶欣桐的名气传遍整个夏朝,包括民间、江湖、朝廷等。

可见当初婚礼有多么盛大豪华。

并不是那些小妃嫔们卷起包裹抹泪进宫那样简单冷清, 这样的婚礼百年也难见一次, 毕竟天子成婚可不是代代都有。

由此可见叶欣桐库里的嫁妆之丰厚, 她是真正收到了上万良田的嫁妆,分别在京城附近与江南地区的几个庄子里, 还有其他进项。

庄子当中据说有两个自带小温泉的, 一个正在京城西郊。

每一年每一月, 这些庄子都会有账本曾上来,虽叶欣桐未出宫,但除去作为太后必有的供银, 也比其他女人多一些额外收入。

她是个金娃娃没错。

可那万亩良田的收入比俸银很少。

以种水稻来讲, 无天灾时期, 夏朝一亩地产量平均在一石米到两石米之间,一石约为现代的100斤,顶级良田最多也不过两石半,还必须有风调雨顺的幸运。

叶欣桐万亩良田中属顶级的也不超过五亩。

麦、豆等产量也好不到哪去。

而一遇到天灾人祸,村民中卖子卖女的一大片,甚至有很多不得不远离家乡,成为流民乞丐,那时收成即是惨不忍睹。

一石米在南方每年约有400文收入,在其他地方每年平均500到600文的收入,一千文等于一两银子,庄子除了收入,还有必要的人员花销,万亩良田数量好听,但一年拿到手中的收入能有三千两以上绝对算不错的。

前些年老天爷不赏饭吃,庄子收入更是惨不忍睹,原主不指望靠这个过活,每年都把它当作是额外的零花钱收入而已。

倒是庄子上献上来的一些山果野物什么的,她比较有兴趣,主要在于新鲜,以前也曾与高祖一起分享,换得御赐珍宝无数。

叶欣桐可不是原主,比起那些蔬菜水果,对庄子里的账本与粮食蔬菜的产量更有兴趣。

她移阵书房,备全笔墨纸砚,让青枫磨墨,自己翻开账本,在一堆繁体数字中找到粮食蔬菜的产量,提起笔做个无形表格,将不同地方的产物产量价格等简单对比。

江南那边的米粮产量确实高过京城,可京城这边也不是一点优势都无,麦子产量则是反过来,不过这些数据都有点看不上眼。

比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粮食产量远不足,应该是种子与化肥的原因。

叶欣桐也不是很懂种地,只看得到皮毛而已,她小时候确实帮忙挖过坑埋过土种过稻苗,可记忆太遥远,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

与原主差距不大。

但常见的古今农作物对比还是能做的,能迅速找出本土未有的农作物,尤其是那些高产的,这么一看,夏朝的农作物种类也不够多。

把基本农学知识了解后,剩下则是纯账本,当中可是一门深深的学问,一堆字体外加数据,古代的账本记录很繁琐详细,原主不耐看,叶欣桐倒是算得津津有味。

若是有计算机,她甚至可以当下写个程序录入管理。

收入高产品中分一类,

产量高收入高分一类,

产量低收入低分一类,

……不同庄子,不同对比……

不得不说,哪怕是皇后的庄田,个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在少数,表面上数字的愚笨错误竟有犯,更不提当中隐藏着的价格问题,这些问题单开看并没有什么,合在一起绝不算小数目。

看来古代欺主事件并不罕见。

“宫中向皇商采米多少钱一斤?鸡蛋又多少钱一个?那布匹多少钱一尺?”叶欣桐把后宫采购价格当作市场参考值。

当然,她知后宫与街道不一样。

无论哪个繁华封建朝代,能与皇宫采购勾搭上的商人都不是普通商人,夏朝亦是,通常都是批量采购,皇商需有皇宫采购部门有内线,能够在朝廷采购清单下达之前抢先申请到手。

对皇商而言,与皇家合作更重的是脸面与权力。

盛世皇朝他们绝也不会亏,一旦到了朝代下坡路,官场混乱,届时以抢为买的混乱事情发生的也有,王朝的盛衰于整个世道都影响很大。

她老公夏高祖是个明君,在位时出了个明确的文件一直延续至今,皇家采购货物,从优给价,一律比民间交易价多出8文。

比如猪肉,若市场价1斤是30文,皇家购买需38文。

这个文件当初有深得民心。

通常皇家采买都用钞票或金银支付,也有以垄断物易普通物的,最常见的是用盐巴与某些香料等,皇商更喜后者。

但无论怎样采购,采买部门都是个多油水的差事,基本都比民间最高价多氏十文左右上报,胭脂丝绸等二次加工品只会报价贵得更多,毕竟上等胭脂与次等胭脂价格相差千毫。

知个中缘由,叶欣桐在心里已把庄子出产心里底线往下调了两个单位。

尽管比如,也吓得来汇报的几个庄子负责人一生汗,往日里他们连皇太后的天颜都见不了一面,只是向着轩铭宫的方向磕几个响头头,如今却被皇太后亲口询问。

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面对皇家领导,更何况心虚之人,这可是随时能让他们掉脑袋的地方,当中有个四十多岁的管事甚至言语结巴,吓得汗水浸湿了深青色的衣服,两条腿也变软。

书房内静悄悄的。

等待消息的时间永远难熬,几个管事已接近精神快崩溃的时候。

叶欣桐看的算的速度都不慢,她学过一段时间心算,可以说很快。

尽管如此,一切都算完已是两个时辰以后的事情,坐回软塌,让青柳帮忙垂背,叶欣桐端起白瓷杯抿一口,抬眸看向几位管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