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2/2)
黄晓燕笑骂他油腔滑调。打从这小子进公司,她就注意到他了。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再配上那张小帅脸,很难让人忽略他。一开始,黄晓燕还以为姜维是公司哪个领导的儿子来这体验生活来了。看了他的简历才知道这其实就是个农村来的娃,学历不过高中而已。她也不是对农村来的人有偏见,只是就她这么多年阅人的经验,农村来的小子大多吃不了他们这口饭。
干房地产销售,勤奋是门槛。客户嘛,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就要求他们得有一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嘴,还有一个灵活的脑子。
农村孩子,勤奋是没得说,可大多都有点楞。这姓姜的小子不仅是农村来的,还是个退伍兵,带他入行的时候,黄晓燕真是非常担心他跟客户闹不愉快,一言不合就动手。没想到的是,这小子一点都不楞,反而机灵得很。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基本上拿捏到位,加上他这张脸,尤其讨女客户的喜欢。于是黄晓燕每每碰到女客户就爱带上姜维,效果确实比她自己一个人做好多了。到后来,她也时不时给姜维介绍客户,教他一些业内的门道,几乎有了些栽培的意思。
“你想多学点东西是好事,但是吧,按揭这个事,我劝你学一学也就算了。咱们拿到自己该拿的那份,其他的,不是咱们的,惦记也惦记不上。”
“黄姐说得是。”
姜维笑嘻嘻地应,心里不以为然。
黄晓燕这女人确实是有些本事的,不过也就是一个家庭妇女的见识的胆量罢了。
几年前,姜维带着他的高中肄业证从部队里出来时,他父亲就想让他回家种地。原因无他,他老家的地是村里按照每户人头数分的,而且只分男丁。他要是回去,他们家就能多一块地,每年收成也能少不少。
姜维并不愿意。他压根看不上种地得来的那点辛苦钱,而且父辈那种北朝黄土面朝天的辛苦日子他一点都不想继续过了。于是,拒绝了父亲的要求,孑然一身来到G市这个繁华大都市。
刚来的第一天,姜维就被深深地震撼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五光十色的迷离夜景,光鲜亮丽的红男绿女,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目眩神迷。
我要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我要在这里创造我的辉煌!我要把那个土不拉几的傻小子和那段在闭塞贫穷乡村里黯然无光的岁月一起埋葬在记忆最深处,永远不要记起!
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只有高中学历的姜维压根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连送快递的都要大专以上。愿意要他的除了工地就是私营小餐馆了,这跟姜维的预期实在差得太远了。走投无路下,他无意中看到路边有个XX地产的店铺门口贴着招聘“置业顾问”的启事,咬了咬就进去了。招聘的大哥说“这岗位就是要求有能力,能力强的,月收过万小意思”,这大饼看起来十分诱人,姜维欣喜万分地啃了上才发现,这美味至极的饼不过是画出来的罢了。入职的那个岗位最开始是没有底薪的,只能拿提成。提成比例虽然高,但是对于一个只能靠骚扰电话跟传单找客户的新人来说,“高提成”不过是镜花水月。因为成交意味着没有提成,也意味着没有收入。退伍的时候他信誓旦旦地跟父亲撂话,“我tm不用靠你一分钱,我凭我自己本事出去闯!”而当他步入社会一个多月之后,他看着银卡行里所剩无几的退伍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
偌大的城市高楼林立,城市绚丽多姿的夜色中,没有一盏属于他的灯。他沉醉在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中,却在现实的重压下以一种惨烈的方式醒了过来。
人不逼一逼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多优秀。这句话用来形容姜维之后的日子再贴切不过。
电话跟传单仿佛永无止境。而他逼着自己学会了三言两语之间判断对方有没有买房的需求;学会了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乃至动作神态判断其经济状况;学会了油嘴滑舌讨女人欢心的把戏。
姜维知道有些男同事私底下怎么议论他的。“靠女人吃饭的小白脸”、“跪舔女人的软骨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是他不在乎,且不说那些矮矬穷diao哪怕跪舔都没有人愿意搭理,攥在手里的钱才是最重要的。
“……环城这一手也是办得太过了,说好的全部外包给我们做,最后拿出来才三十来套别墅,真是……小姜,想什么呢?”
“啊,就是在想……环城真是够黑的了,这么来坑我们。”
“可不就是嘛!他们高层那些真是一群吸血的蛆来的,当时说好的70套海景别墅啊,现在他们直接吃了一半了!”
姜维一边附和,一边皱起了眉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