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2/2)
这次拍卖会只拍卖三件作品。第一件是一只元代龙泉窑的青釉瓶,第二件是一块宋代的歙砚,压轴的拍卖品就是溪行当地国宝级画家李谦的《蜀道山水图》。董建国以最高的起拍价毫无悬念地拍到了他心仪的山水画,在场的各位也心照不宣地鼓起了掌。
樊林在散场之时找了个空档,来到了董建国和黄洪星面前。黄洪星一看到樊林,脸就拉了下来,“樊老师,您怎么在这,您也太阴魂不散了吧。”
黄洪星的态度在樊林预料之中,他微微一笑,“黄老板您说笑了,我是这儿的员工,出现在这里也不奇怪。”
一旁的董建国见两人貌似相识,不确定地开口道,“黄老板,这是谁,你给我介绍一下。”
黄洪星一听,拍了一下手掌,“我怎么就把您给晾在一边了呢?我的错。我还来不及向您介绍,这位是古籍修复专家樊林老师,他也是这里的修复师。”
“你们有事是吗?那你们聊。“董建国露出一副了然的神色,之后微微点头,就快步离开了会场,他赶着去监督拍卖品的包装,足见对这一藏品的重视程度。
黄洪星自然也知道,但他被樊林留了下来,也有点恼了,“樊老师,我以为我已经说清楚我的意思了,您还追着我不放,就有点不识趣了吧。多亏了您,我那批东西才能修复好,我是很感谢您的。但是一码归一码,再这样下去,说不定我们连朋友都做不成了。”话说到最后,黄洪星已经有了几分威胁的意思。
樊林是本着结缘而不是结怨的想法来的,要惹怒黄洪星的风险,立马改变了口风,“您说哪里的话,我这次来,是想向您打听秦式书坊的事情,我听说您也曾经去找过秦敬之。”
谁知黄洪星脸色更臭了,显然是想到了之前碰壁的经历。“哦,这我倒是没想到,你又看上秦敬之的什么东西了。”话一出口,俨然把樊林当成了一个竞争者。
樊林赶忙打圆场,“您误会了,我对他的藏书兴趣不大,主要是我最近接手了尚源地区的古籍普查任务,需要完善当地的旧藏信息,去找过他但也没用,人每天悠悠闲闲在自家鱼塘钓钓鱼,喂喂鸭,晾我在一边喝茶。”
樊林的一席话,让黄洪星的脸色好了很多,但秦敬之那油盐不进的态度他想起来还是会生气。至于樊林这幅公事公办的说辞黄洪星信了几分,那还真说不准,大家都是跑惯了江湖的人了,谁也别把谁当成三岁小孩。
“如果只是信息,那我还您一个人情也不是不行。当初为了拿到他那里的信息,我也花了大力气。齐方还帮了我不少忙呢。他从他那里的一块书版上找到了专为秦式版的一位刻工的名字,我们辗转找到了他的后人,得到了他做刻工期间的记录,也就陆陆续续推测出了一部分信息,但这肯定也只是皮毛。秦式书坊到底还是就这样了,哎……”黄洪星话里露出了无比复杂的情绪,羡慕有之,佩服有之,惋惜有之,但更多的还是不甘心。
已做好心理准备很可能无功而返的樊林,瞬间有种天无绝人之路的庆幸感,以至于他自然而然地忽略了黄洪星之后令人不快的絮絮叨叨。
当天夜里,樊林就把这桩意外之喜告诉了谢思彧。那时候谢思彧正在为如何处理报告中秦式书坊的部分而发愁,但听到樊林带来的好消息却并不是非常乐观,当下就委婉地提醒樊林,口头承诺变数太多。
樊林自然能听懂谢思彧的话外之音,但樊林一直以来都觉得谢思彧思虑过重,不像表现出来的那样云淡风轻。他暗暗担心,却是为了谢思彧。围绕黄洪星的非议不少,但没有一条说他爱开空头支票。若口惠而实不至,定然不可能累积出如此数量的收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