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2)
尹鹤生没有再说话,撩开了车帘上了马车,坐在了苏月炎的对面。
到了信王府后,苏月炎觉得尹鹤生方才的那句‘寒舍’真的只是和他客气而已,这哪里还是寒舍?简直气派的很!
府前的台阶下站了一个老仆,见马车停下,老仆立即迎上行礼,道:“王爷,季将军到了”。
尹鹤生应了一声,道:“李叔,苏公子今夜会留宿王府,替苏公子安排住处”。
李叔连忙应下,招了几个下人去准备。
尹鹤生又对苏月炎道:“苏公子有需要的话,和下面的人提便好,他们会为公子准备”。
说话间已经行至前厅,里面早已侯着一个人,那人似乎也是等的不耐烦了,看见尹鹤生后,连忙蹦了起来,嚷道:“怎么才回来,尹怀生你去哪野了”!声音洪亮,可谓余音绕梁。
尹鹤生见怪不怪,没有太大的反应,倒是此人的出现终于让苏月炎感到了一丝人气,尹鹤生稳重的有些古板,苏月炎不得不也端了一副稳重的样子出来与之呼应。
那人原本是蹦着出来的,看见尹鹤生身旁还有一个生人后,立马收敛了自己张牙舞爪的气势,扯了一个他自认为得体的笑出来,朝苏月炎点头示意,仿佛刚才那个瞎嚷嚷的人不是他。
安排好苏月炎住处的李叔也走了进来,领了苏月炎下去休息。
见苏月炎走了,季青书又蹦了起来来,问道:“这人是谁?怎么从来没见过”?尹鹤生性子本就冷清,在加上为了避嫌,从不与世家子弟结交,能与人打个招呼都已经是稀奇的不得了的事了,更别说是带回府中留宿。
尹鹤生:“他并非京师人”。
季青书:“嗯”?尹鹤生没做将军前一直养在深宫,后来做了将军又一直在外征战,期间一直和他在一起,两年前战事平息,尹鹤生回了京师,他仍守在边关,期间两人虽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可据他所知,尹鹤生从不与世家子弟结交。至于平民百姓?方才那人显然不是。
尹鹤生只好将晚间遇刺的事与他大致讲了一下,季青书听完愤愤的拍了拍桌子,他等了尹鹤生许久,茶水喝饱了,只好又嗑瓜子,瓜子壳堆成了一堆小山,陡然一拍,拍得桌上的一堆瓜子壳飞了一地,尹鹤生面上没说什么,但神色隐隐有嫌弃之意,季青书知道他爱干净,害怕他发作,于是伸了伸腿,此地无银的将地上的瓜子皮踹到了桌子下。
“那这事你可要报给皇上”。季青书终于处理好了瓜子皮。
尹鹤生:“自然是要的,遇刺了总要告个状才行”。只是还得装个傻,皇帝不希望兄弟不和,意思意思追究一下就行。
尹鹤生于两年前卸下将军职务,被皇上封为信王,照理封了王,去了自己的封地后,就离皇位更远了些,可皇上偏偏只封王,封地的事连提都没提过,一时间众说纷纭,皇子们也纷纷揣测皇上的意思。
现下皇上年岁渐长,太子之位的归属成了满朝上下最为关心的事,其他皇子固然也有聪慧的,但始终养在深宫,学识再多也终归是纸上谈兵。
而尹鹤生不同,他有军功在身,又是北凉建朝伊始,唯一一个封王却未封地的,即使皇子们不知道这是皇帝对他的殊荣,还是有其他的意思,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这是皇帝的偏心——皇帝对这位皇子一向比待其他的子女亲厚。
所以不管他争不争太子位,别的皇子都会使其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今天尹鹤生早朝告了假,早朝因为太子的事变得非常热闹,处理完手头的事后他便偷偷摸来王府找尹鹤生,想问问他有何打算,总不至于真的就这样烂在京师了。结果得知尹鹤生一大早便出城去了,眼下已经傍晚十分了,他还没回,原本季青书也不担心尹鹤生被人欺负,眼下太子之争才刚刚开始,这时候就开始厮杀也未免有些早了。后又想起尹鹤生起身边又一个护卫都没带。思前想后季青书还是派了一队人出城去找。好在尹鹤生命大,没折在城外。
尹鹤生回朝后,在朝中既不拉帮结派,也从未针对过谁,故而朝臣们虽与他不熟,在没有利益纠纷的情况下,也不会给他使绊子,更遑论派人杀他。
能对他动手的,怕是只有那帮平日里面和心不和的皇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