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第六十四障(2/2)
他断断续续说了许多陆将军的旧事,又将县令一事说完,已是有些时候了。
陆老夫人心中感慨,也是可怜他们一家,便和蔼道:“你宽心,那县令即便寻来长安,陆府也会护住你们……”
宋田感激涕零,拉着瑾娘与妻子俯身拜礼道:“多谢您!”
陆老夫人忙命人扶他们起来,笑道:“不必行如此大礼,你们一家千里迢迢来了长安,想必没有地方住,便在我们府中住下吧。”
见瑾娘一直低垂着眉眼,陆老夫人温声道:“这孩子便是瑾娘罢?让我瞧瞧是什么样。”
瑾娘心中一咯噔,缓缓抬起了脸。
陆老夫人眉头一敛,良久,端详着瑾娘的面容。
瑾娘确实与灵初有几分像,陆老夫人历尽世事,自然不会在意,可她疼爱灵初,担心灵初瞧见瑾娘会不快活,心中对瑾娘的怜爱便淡了几分。
“是个好孩子。”陆老夫人夸了瑾娘一句,随即吩咐管事道:“将西边的小梨院收拾了出来,让他们住下吧。”
宋田没有多想,谢了老夫人便带着瑾娘下去了。随着管事出了岁安堂,瑾娘心中还恍着神,今日没曾见那长公主一面,真是可惜……
一行人迈过了影壁,瑾娘却听见管事停了脚步,恭声行礼:“见过大人。”
瑾娘心中一顿,不由自主地抬首望去。
只见余光熙白,那陆中书身着玄色的官服,斯人眉目清远,容色无暇,如清风明月般朗逸,他神色淡淡,示意管事起身,举止间自有一番气度。
瑾娘一时失了神,她从偏僻的县城中出来,从未见过如此好看的公子。
陆昭正下了早朝,想着灵初兴许在岁安堂,便来此处接她。听管事三言两语交代了宋田一家的事,他沉吟一声,心中已有思量。
察觉瑾娘那怔然的目光,陆昭神色微敛,垂眸瞥了她一眼。
只一眼,陆昭清眸微凝,便飞快移开了目光。
瑾娘心中突突突地响,她抿了抿唇,方才那位陆中书……瞧她的神色中分明带了些其它的意味。
只是他喜怒难辨,瑾娘除却知道这位陆中书定是思索了些什么外,其余的便猜不出来了。她跟他的夫人那么像,别人都难免讶异,他呢?在想些什么……
瑾娘心绪纷乱,深深凝望着陆昭的背影。
陆昭入了岁安堂,听陆老夫人提了瑾娘一家的事。
陆老夫人道:“是你父亲的旧部,能帮便帮一帮。”
陆昭神色不变,淡淡道:“方才听管事说了,您放心。”
陆老夫人挑了挑眉,见他语气平缓,听不出什么,也安下心来,笑道:“那就好,我让那家人暂住府中,来日再慢慢为他们寻个去处。”
她又道:“灵初今日去鹿鸣书院接人了,兴许过一会儿才能回来,你便先回海棠院罢。”
陆昭应了是,与老夫人作别,便回了院中。
他端坐在海棠院的书房中,漫不经心地将案上的案文叠好,心中却想起今日在云和殿中与萧景凌商量的事。
临近年关,边境却有所骚动,那大西的湛王已的确回了朝中,大西王日夜督促他去军营,湛王不知在想什么,竟真的去了大渊,蜀夏,大西三国接壤的雍州。
雍州有驻扎的大西将士,若湛王举兵挥来,难免又是一番苦战。
陆昭凝望着窗檐下那只银铃,心中思量,湛王……是先后故人,与先后年少时相识,自先后嫁入宫中,湛王面上不显,多年来却有一股执念在。
他伤病十余年,如今复出,先后故去,但灵初还在。而陆昭这些年暗中护着灵初,知晓湛王的人确实试图入长安打探灵初的消息。
陆昭长指叩着桌案,若湛王执念不散,借此次征战,一心要带走灵初……
眼中突然浮现出方才那位姑娘的面容来,陆昭向来不是良善之人,他眼中似寒霜,想到——湛王从未见过灵初,那位姑娘与灵初像,其实与先后更像。
回廊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陆昭收回心神,侧首望向窗外,见灵初披着银绒斗篷,从廊下飞奔而来,扑在他的轩窗前,笑道:“陆昭!下雪啦!你快来看……”
陆昭笑了笑,起身拂去她绒帽上沾染的小雪粒,看她面颊红红,便知她刚从书院中回来,就忍不住跑来告诉他下雪了。
灵初仰首瞧陆昭,歪了歪头道:“你在想什么?”
陆昭温声笑道:“……没什么,外边下雪了?”
“对……”灵初难掩兴奋地拽着他的手,眉眼弯弯:“才从书院回来,就看见下雪了……你不来瞧一瞧吗?”
陆昭无奈地拭了拭灵初微凉的手,叹道:“隔着一道窗,你握着我不放,又要我陪你看雪,可是要我翻窗?”
灵初眨了眨眼,这才笑着松开了手。
陆昭这才行到门边,踏出书房中。却见灵初捧着小小一堆雪,往他头上撒。
雪粒通白,如柳絮轻浮,飞扬于空中,缓缓落在陆昭与灵初二人发间。顿时,见发冠玉簪,沾上了长安城这年的第一场雪。
陆昭挑了挑眉,悠悠地望着灵初。
灵初笑道:“你看,长相守,共白头。”
陆昭眉间浮笑,从玄袖中探手,轻轻捏了捏她红润的脸颊,温声道:“还久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