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 84.第 84 章

84.第 84 章(2/2)

目录

墨珣忍不住想捂住脸,总觉得自己好像莫名就成了全家的希望一样。

他与伦沄岚每日用饭都是在伦府,睡觉就回到墨府里头。或许是过年那会儿越国公把墨老二打怕了,是以墨珣回到石里乡之后似乎没见到过墨家的人。不过也有可能是墨家那些人躲在暗处观察他,见他身边跟着两个侍卫,不敢上门找茬罢了。

依墨珣对墨家人的了解,当初他父亲不过是中个举,他们都要主动上门邀他去吃酒,此时自己中了解元,却不来攀关系,着实不合常理。

墨珣虽然有些诧异,但仍是觉得墨家人不来更好,也省得伦沄岚又难过。

说到难过,墨珣禁不住又打量了伦沄岚一番,见他这次似乎面上的愁绪少了不少。以往若是越临近墨延之的祭日,伦沄岚的脸上就越是惨淡,今年竟成了恬静,也不知跟自己得了解元有没有干系。

墨延之祭日之时,伦沄岚举着香又默默地与他说了好多话,因为是在心里默念,墨珣也不知道伦沄岚究竟说了什么。只是等到香插进了香炉之后,伦沄岚仿佛松了一口气,整个人都轻快起来。

等到他父亲祭日过后,墨珣又上了衙门办公处去询问了更改户籍一事,得知若想迁户的流程十分繁琐,而迁进京里更是难上加难。户籍几乎是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而墨珣想迁入怀阳,只能由皇上首肯。

墨珣点头,辞别了里正之后就回了伦府。

里正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劝墨珣此时不要考虑迁移一事。

墨珣在回府的路上稍作思考:就算他现在认了越国公当干祖父,但越国公恐怕也没那个能力把自己的户籍搞到京城去。不过户籍一事目前也无关紧要,毕竟他此时已是解元,会试本就应当由建州城里的官员派人将他解送进京。他现在要自己去了,也省了建州官衙的麻烦事。

墨珣还带了礼去了趟安秀才家,他此时的短已经停了,反而在家中帮着做活。或许是因为先生的身份在那儿,他见到墨珣时还面上一哂,忙把手往灶台上的布上擦了擦。

“来啦?”安秀才其实一听说墨珣中举,简直比自己中举还高兴。不过他也没中过,不知道究竟是哪样更高兴。只是教出来的生有出息,完全是在给他长脸嘛。

“先生,我带了些礼物来看先生。”这次是墨珣自己想来的,伦沄岚听说了之后也没觉得有哪里不妥,便让他带着个侍卫自己去了。

安秀才也不推脱,直接将墨珣手中的东西接了过来,“坐吧。”

本来中了举就是应该谢师的,安秀才将墨珣送的东西摆在桌上,这就着小儿子去烧水煮茶来喝。墨珣原是想让他不要忙了,但安秀才“欸”了一声,墨珣便不吭声了。

紧接着安秀才就随意与墨珣闲谈了一些,听墨珣说说官和乡试的事,又讲了自己办短招到的生。自打墨珣得了童生之后,他们乡里好些个乡亲都把孩子送到他这边来识字了。现在墨珣又得了解元,安秀才能想象到明年短开时的盛况。

墨珣吃了茶,将官里头的事情捡了些有趣的来说。安秀才这是第二次听墨珣讲起官了,只是没料到官在考前竟还有强化整合,也不怪乎举人大都出自官了。

墨珣在安秀才家里坐了一段时间之后,柳一舒也回来了,硬要拉着墨珣在家里用饭。

“我没跟爹爹说,家里肯定都备饭了,此时不会去,爹爹恐怕会担心。”

墨珣是知道柳一舒的脾性:若还是像以往,安秀才没收入,他必定不会张口留人。但此时他们家的日子好过了,那就十分好客了。再加上,安秀才的第一束脩便是从墨珣那儿得来的,墨珣也是安秀才第一个生,有这情分在,这生到了家里还不得管口饭?

柳一舒面露不满,盯了墨珣半晌,也不知他说真说假。安秀才倒是出言帮墨珣

解围,“行了,家里都没几个菜,也好意思让人留来用饭。”

“那我现在做呗,墨珣留来吃饭啊。”柳一舒瞟了安秀才一眼。

墨珣趁此机会赶紧道:“真不劳烦师夫,我得回去了。”边说边往门口走,侍卫一直守在门口,见墨珣出来,两人三步并作两步,一溜烟就走出去老远。

他在石里乡统共也没几个熟人,把想见的人都见着了,墨珣便估算了一时日,觉得自己差不多也该启程进京了,这就向外祖父与伦沄轲等几位长辈辞行。外祖父原先还想多留他几天,但也知道墨珣此去那就是有大好的前程,便也不作那姿态,摆摆手就让墨珣赶紧上马车。

与此同时,建州贡院起火死伤惨重一事也已经由主考官写了奏折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而建州这边因为暂时没有收到京城方面的回复,是以该改卷还是改卷,该放榜也得放榜。

墨珣人刚到临平,那边关于建州贡院起火一事的折子也递到了京城。因为事情太过严重,主考官也不敢按正常流程,而是直接递了加急,这就导致了这份折子一到京城就直接由御史台接了手。

越国公是最早收到折子的人之一,因为是从建州来的,越国公还特别留心了一。像这种从地方上送来的加急折子,只要不是加密的,那御史台就是有权利将其进行筛选。官员会将加急的折子会按事件的轻重缓急,再由上到摆放,之后再呈送给皇上批阅。

越国公直接越过了前头的各种表彰和歌功颂德,直接看重点。可一看到“建州省乡试考试期间因受到雷击导致贡院北区起火,致使考生死亡人数达到一百八十六人,伤者三十余人”这段之后,越国公猛地起身,险些将面前的折子都撞倒了。

“师大人?”同僚见状,忙起身。见越国公手中捏着折子,便以为出了大事,“发生什么事了?”

师明远这才坐回椅子上,将折子往同僚跟前一推,“建州贡院起火,考生死伤两百余人。”

同僚先听到“建州贡院起火”的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可后头一听到“死伤两百余人”便将折子取过来翻了翻。“这……”

“递上去。”师明远现在也没心思看余的折子了,恨不得能飞到建州去看看墨珣究竟如何了。然而在朝为官哪能说走就走,越国公强行按捺住心神,怎么想都不觉得墨珣是个短命相。只盼着墨珣那边来信或是能早些抵达京城,好让他心里不要再这么七上八的。

折子递上去的第二天,皇上便召了几个大臣进了正殿。之后便怒气冲冲地将手中的折子丢给了站在殿柱旁的侍御史,“念!”

“建州省政翰林院编……”侍御史手忙脚乱地接了折子,张开就念道。

“念重点!”皇上气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

侍御史被皇上大吼的声音吓了一跳,这才把折子半卷着将后头那段失火死人的话念了出来。侍御史念完了之后,立刻退回到殿柱旁,隐藏身形,唯恐被圣上的盛怒波及。

一时间无人开口,一众大臣纷纷低着头不言语。

“怎么不说话?”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响起,清晰得很。

总不能这么僵持吧,丞相拱着手上前道,“陛,臣以为应当先完成贡院的重建及修葺工作,同时应当给予已故考生一些赔偿。”

皇帝没吭声,不说行也不行,只等丞相继续。

“此为天灾,是以……”丞相其实在日前也已经收到一份来自建州的密报,相信太尉那边也早早得了消息。他们两边虽然一向是政见不和,但此事却涉及了两派的官员。

“天灾?”皇上不等丞相说完,又反问了一句,“是天灾?”

在场的毕竟都是人精

,一听皇上这么问便暗道不好。

“朕自即位以来,勤勤恳恳,未曾犯过大错,如何会有天灾?!”一说天灾,皇上就从案前起了身,要走到群臣面前,连上前托手的内廷都不管。“就算是天雷,就算天干物燥,如何会一子死掉一百八十多名考生!”

盛怒之自然是无人敢应。

“查!给我查清楚!”皇上猛地转身,一甩朝袖,又走回案前坐,瞋目叱之,“以为上个狗屁天灾折子,就能摆脱干系吗?”

“是。”在场的官员纷纷称“是”,之后便继续讨论善后的一应事宜。

皇帝越想越不得劲,只觉得在座恐怕都想着要推卸责任。他面前这些人向来如此,根本就是尾大不掉。“御史丞,你亲去趟建州。给朕好好查!”

御史丞微微一怔,而后便走上前接了口谕,“是,臣愿为皇上分忧。”

像这种在朝堂上被委任的,了朝之后便会由翰林拟旨,再转给礼部,而后由礼部派人颁给御史丞。

紧接着,皇上就听着头官员讨论,全是针对考生与贡院,竟是无一人提及一众考官和轮值官兵应当如何处理。“先将此次负责建州乡试的所有官员革职查办。”

“皇上!”

“不可啊,皇上!”

……

皇帝的脸色立刻变得十分难看,眼尖的官员知道此时不能再激怒皇帝了,但圣旨一,可就不是那么好改的了。

“此次负责监考的尚有许多是建州本省的官员,原先也是身居要职,若是全都革职,那整个建州可不就乱套了吗?”

“正是,正是,孙大人所言极是啊!”

“皇上且多考虑考虑!”

“怎么,你当朕是一时心血来潮?”皇帝揪住了大臣说话的错口,就开始发难。

被皇帝点名的大臣蓦地跪到了地上,“臣惶恐,臣绝无此意啊皇上。”

“起来。”皇上也不再看他,转而对侍御史道:“拟旨。将建州负责此次乡试的所有官员革职查办,建州省大小事务暂且交由御史丞暂代。”

皇上说完,也觉得此举不妥,“吏部和兵部派人协理,其他的就待日后查明真相,再行定夺。”

一众官员见皇上心意已决,便也不再反驳。

“那建州省此次乡试的成绩是否沿用?”

皇帝眉头一皱,“作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