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2/2)
千张是祝炎在穿越前经常吃到的豆制品,因口感柔韧筋道,外形呈纸张形状,与颤颤巍巍的水豆腐口感完全不同,同时烹饪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用来炒菜或是干吃都是可以的。
名字被定下来了,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同时,他们又互相说了对这名字的见解,随后便进入了最关键的环节,那就是千张该怎么吃?
“这千张湿润筋道就像大饼一样,我们是不是可以包着吃?”孙玉竹平时虽然对吃食上不是特别关注,但面对这么稀奇的新品种他也开始跟着研究起来。
袁宵颇为赞同的点点头,随后眸光闪烁的看向祝炎,“阿炎,千张是一大张,切丝切片都很方便,应该还可以和其他的菜配在一起!”
不得不说袁宵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祝炎拿起千张,让袁宵帮忙切丝,并让在场的其他人帮自己准备其他食材。
这一次祝炎要做的是水煮千张,水煮千张最重要的材料就是肉片,切好的肉片加入淀粉和盐腌制一段时间。
锅里热油放入八角桂皮生姜大蒜以及晒干的红辣椒,炒出红油倒入碗中静置,随后在锅里倒入适量的水,放入之前准备好的肉片和千张丝煮炖片刻,再将先前焯好的豆芽放入锅中,融入肉香和豆香,再一起盛出锅,淋上之前准备的红油酱料即可。
冬天吃起水煮菜总能轻易捕捉到人们的味蕾,韧性十足的千张在与鲜香的肉片和清脆爽口的豆芽搭配下,多了肉片的鲜味和豆芽的清香,再加上麻辣红油的浸润,集齐了麻辣鲜香,让人爱不释口。
有了水煮千张这道新菜,老祝家的晌午饭那是相当的热闹,祝老太太在吃完饭过后,对着祝炎提议道:“阿炎,这千张应该可以和豆腐一样卖出去,咱们要多做一些才行。”
祝炎正打算答应祝老太太的提议,却察觉到家中的另一大问题,那就是他家现在豆子的储藏数量,他们若是以后一直这样做豆制品,家中的豆子恐怕撑不到开春豆子播种,祝炎叹了一口气,便说道:“咱们若是继续做,恐怕需要更多的豆子,那……”
祝老太太察觉祝炎脸上的愁容,忙不迭打断祝炎的话,径自说道:“这你不用担心,刚才宁里正在离开的时候,还跟我说咱们村里不少人家都有剩下来的好豆子,他们也吃不上,倒不如让咱们收了,而且我觉得也好,反正都要花钱,倒不如让咱们认识的乡亲赚了这钱。”
有了祝老太太的话,祝炎也有了主意,第二天就带着袁宵和自家大伯父去了金沙村收起了豆子。
最近天气冷,如若不是袁宵非要跟着,祝炎也是舍不得让袁宵跟着出来的,他把袁宵捂得严严实实,站在村口和其他乡亲谈论着豆子的价格。
金沙村的乡亲们知道老祝家如今靠豆腐发了家,铺子在镇上也已经小有名气了,他们对祝炎更是热情,有的乡亲从家里拿出最好的豆子给祝炎看,“祝家小子,你看看我这豆子都个大饱满一个虫眼儿都没有,你看着成不?”
祝炎单手接过乡亲递过来的豆子,随便看了看又让袁宵和祝老大跟着瞧了瞧,见这两人点头这才笑着应道:“这豆子不错,我们家收了,你现在随我夫郎称重算银子就行了!”
其他乡亲见有人得了银子,也不再围观,纷纷拎着自家豆子走上前来,让祝炎检查,卖了豆子得了银子,各个乐得嘴巴都合不拢,毕竟在这十冬腊月的,村里的地都被积雪掩盖,不种地的村民们已经没了赚银子的来源,如今有了老祝家来收豆子,着实给了他们赚银子的好机会。
不少尝到甜头的乡亲们,开始在村里大肆宣扬起来,惹得不少原本不知道消息的人,都跟着跑去村口看热闹,当然也包括在自家门口与其他妇人吹嘘家底的李兰花。
李兰花听了消息就跑去了村口,她远远的站在暗处,观察着祝炎他们几个的一举一动,在她从远处瞧见祝炎和袁宵的衣着时,顿时心生不满,因为从祝炎他们的衣着来看,就知道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很舒心,而且再看祝老大拿银子时的阔气样儿,就知道她家现在还是比不起老祝家的。
有了对比过后,李兰花准备悄声离开,正好撞见邻居家的新孙媳妇,这个新孙媳妇是在祝炎他们离开后嫁到邻居家的,所以并不知道李兰花与祝炎的过节。
只见邻居家的新孙媳妇得了银子笑着走向李兰花,打着招呼道:“兰花大姐你也来卖豆子?这老祝家人可实惠了,收了豆子就付银钱,从不赊账,你就快去吧!”
其实李兰花也想卖豆子,毕竟豆子这东西家里还有很多,平时也遇不到收豆子的,如今有了这个机会,谁都想上去试一试,纵使她家有钱了,她也想像别人家那样多赚一点,但是她知道自己若是去村口卖豆子,祝炎不仅不会收,而且极有可能还要羞辱自己,这可把李兰花愁坏了。
但是当李兰花看见面前这个完全不知自己底细,而且还一根筋的邻居孙媳妇,她心里立刻有了主意,她拉着邻居孙媳妇的手就朝着自家走去。
※※※※※※※※※※※※※※※※※※※※
感谢小伙伴醉清泠,皮断腿骚折腰给咱投喂的营养液~还有小伙伴三千梦给咱投的地雷~放学来我办公室一趟~有个飞吻要送给你们23333
千张有好多个名字啊,百叶,豆腐皮,我家这也叫干豆腐,好神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