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2)
整个院子一下子静得落针可闻。不光夏偃, 周围的下人全呆住了。
当然还有所不同。夏偃的呆, 是心虚, 是警惕, 是害怕, 是罕见的不知所措。
而别人呢, 大约只是惊讶居多。小公子才三岁有余, 一辈子没见过几个家门外的人。她怎么认识一个素不相识的路人?
夏偃头脑空白了一瞬间,立刻重新转了起来。
三个可能。
第一,小公子瞎说。但他俩是来历不明的过客, 小公子是府上的掌上明珠,就算她真的信口胡言,也是要命。
第二, 赤华长得像她见过的某个人。
第三……也是最有可能的解释:赤华初进徐都那日, 为了阻止太子景龙伤人,在街上意外露面。几乎半个城的百姓都见过她。
当然, 大部分人离得远, 其实也没看清她的容颜。
这女孩虽然住在乡野庄园, 万一那日也让人带进城去看热闹了, 万一还离得挺近呢……
甚至, 若府里某个人去凑过热闹, 回来跟小孩子绘声绘色的一讲,她也不免印象深刻。
夏偃决定赌一把。这小孩子虽然精明得可怕,毕竟人生阅历比他少了十几年, 要是折在她手里, 白狐以后别在民间混。
在赤华面前,他是摇尾巴的小可怜。在天真小女孩面前,他是自信潇洒的大哥哥。
他凑上前两步,摆出一副神秘兮兮的脸孔,对那女孩小声说:“我阿姊是仙子下凡,你一定是在梦里见过。别跟别人说啊。”
三岁的小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很容易接受暗示。这一点夏偃心知肚明,因为他小时候就这德行,成天觉得自己会飞。
小女孩果然被哄愣了,一下定身,成了个逼真的娃娃,让乳母抱去了别处。
旁边众下人也一脸轻松,一副“我就说呢,小孩的话当不得真”的表情。
*
夏偃让人把赤华安顿在床榻上,自己守在旁边。
厢房小得转不下身。以夏偃的庶民打扮,这么个大户人家能借他一间房,已是满足。
虽是临时杂凑的栖息之所,被褥帷帐都是旧的,但看得出柔软精美,远胜于寻常百姓家。夏偃觉得她应该不会难受。
赤华马上沉沉的合眼,不知是入睡,还是深深的昏迷。
夏偃心疼。他觉得应该给她清理身上的挫伤淤伤,但自己平头百姓一个,哪有资格使唤人家的婢仆;他想给她喂水喂饭,但她牙关紧咬,一粒米都没入肚;他想说些什么安慰她,但直到此时他才发现,他对赤华的了解匮乏得惊人。他不知她喜欢什么,不知她在乎何人,不知她心里有没有不灭的挂念。
前来送饭食的是个中年婢女,脸圆如月,看起来心慈面善。
床榻上的淑女,毫无疑问楚楚可怜;旁边的“弟弟”,也是一副可怜样,让人想帮点什么。
夏偃掐准时机开口求人,指着赤华胳膊上的轻微淤伤:“阿姑,不知这附近有没有医师……”
他压根没提自己身上的伤。他体质好,能挺过去。赤华娇生惯养,他拿不准。
婢女心快嘴快,立刻提出:“我家夫人今日恰好请了医师来做例常调养,我去问问夫人,若得首肯,也让他来给你们姊弟俩看一看。”
夏偃忙道:“那再好不过。”
*
医师姗姗来迟。夏偃不敢催促,做小伏低把他请入房。
那医师中年精悍,攒着一缕胡子,下巴上一颗黑痣。他似乎性子谨慎,到了房门口,掀帘往里看了一眼,这才缓步进入。
一边走,一边瞟了夏偃一眼,看了看他身上,立刻做出了判断。
“箭伤啊……干净麻布蘸烈酒,洗一遍,别瞎抹药。找点肉吃。”
医师的语调懒洋洋,好像只是在吩咐下人买什么菜。
夏偃忙点头,对此人给出了“可靠”的印象。他过去受轻伤,一般也是这么做的。
但如此可靠的医师,看到床铺上双眼紧闭的少女,居然皱起眉头,似乎有点惊讶,又有点疑惑。
夏偃忙问:“我姊姊她……”
医师没理会他,抖着腿,熟练地望闻问切。
赤华神智模糊。那医师唤了几声,她始终不醒,也就无法回应他的询问。
终于医师得出结论:“外伤不碍事,照我刚才说的,拿酒洗敷就行。”
他纸上谈兵,丝毫没有照做的意思,显然觉得这些麻烦事儿不应该由自己亲自动手,寻常凡人就能解决。
夏偃还在琢磨着“怎么洗”,听医师又说:“但……这孩子……是不是服了什么镇静的药物,导致全身无力,昏睡不醒?”
夏偃一惊,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不过那医师神色轻松,在他眼里,这大约也不是什么严重问题。
“静养就行,等药效过去。别老嚷嚷着叫唤她。”
“养……多久?”
医师瞪他一眼,站起身来要走:“养好了为止啊。”
“那、开药……”夏偃对医术的理解,还停留在肤浅的“有病吃药”。
医师忽然不耐烦,“非要吃药啊?那我开点苦的。她不爱吃,自然醒得快。但醒得快又如何,除了让你高兴,有什么用?我都说了要静养。”
夏偃无言,这话高深莫测,他没法理解。
不过,人家肯来帮忙免费诊治,也不好再加质疑。
医师一甩袍子,匆匆忙忙的走了,留夏偃一人发蒙。
*
床榻上微有动静。赤华努力翻了半个身。
其实她方才并没有昏到不省人事,只不过一直没睁眼罢了。
夏偃正“遵医嘱”,讨了点药酒擦伤口。小心避开赤华视线所及,躲在门后面龇牙咧嘴。
听到声音,连忙丢下药酒,披件衣裳,扑过去,不敢离太近,在她身前三尺跪坐下来,问:“怎样?”
“太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