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1/2)
树会哀嚎吗?树精也许可以。
粗壮的古梧桐树表皮斑斑驳驳, 正似老年人皱纹横生的脸。
它仿佛目睹了一场让树极度愤怒之事,竭尽全力想要阻止却无能为力,最终只能徒作哀嚎。
“咕咕——”
言不周有关梧桐树的回想被鸡叫声打断了,这会祝明用绳子绑着公鸡放下盗洞。
从山鸡发出的响亮叫声, 估测下方的墓穴看来暂且没有危险。
照例祝明放下绳索,走在最前面探路。展昭带着言不周紧随其后以轻功下跃。
大约穿过了深约两三丈深的盗洞,三人发现这个墓穴却无需更多的火把照明。
只见盗洞直通的甬道两侧石壁点着一排长明灯。
这些烛火细看有一抹深蓝火芯微微闪动。在这个丝毫不觉潮湿阴冷的墓道,细闻甚至能感到灯光里传来一股大海的咸湿味。
“是人鱼膏烛。”言不周非常确定没有闻错。皎瀛曾给过她一模一样的长明蜡烛, 这在雕题国等人鱼聚集地是常见之物。
正如鲛人纱是鲛人蜕皮可做水火不入的衣物, 鲛人分泌的油脂则可做长明蜡烛。
并非像人们认为要杀鸡取卵似的开膛破肚才可得,鲛人在修炼之际日常就会分泌油脂。
这与人脱发相似, 区别在于代谢油脂能保持人鱼的匀称身材, 所以少见胖鲛人。
其中,鲛人膏蜡烛的海水味越重者, 其长明的时间越长。
鲛人膏的成因或是不重要,但在人间确实难得一见。
相传始皇陵全以鲛人膏蜡烛灯照明,而这间墓穴大量使用此物, 此地的非比寻常处已经显露三分。
三人一路向前,甬道石壁上满布有甲骨文。
每一组构成独特的阵法,此地终于能勉强其上有如火炙热的气息。
言不周没有冒然去摸, 而她已经明白为何无法在地上察觉火气。
只见纠缠交错的干枯树枝根茎扎根于石壁上, 这些正是梧桐树的根茎。
古梧桐并非扎根于土地吸取养分, 供养其生长的是墓中从火热之气而转化的灵气。
什么能持续两三千年, 持续不断地释放火气, 以供灵气转化?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几有可能就是被镇压的肥遗蛇怪。
建筑此墓者设计十分巧妙,一方面以蛫壳之水气来克制火气。
又担心火气外泄,再刻以甲骨文阵法图转化火气,以求变作使得梧桐生长的灵气。
凤栖梧桐,以梧桐引来凤凰这种殷商崇拜的玄鸟,此乃大吉兆可化久旱之灾。
这些猜测是否准确,主墓室都会给出答案。
三人继续穿行,这一路竟是没有遭遇任何机关,甚至都没有曾经触发陷阱的箭支、毒物痕迹。
祝明也觉得奇了,这个墓室不是没能力布置机关,为何前一批盗墓者,还有后来的他们都能出入毫无障碍。
要说上一批盗墓者的轻松出入,这从甬道中的足迹与重物拖拽痕迹就可见一斑。
“怪了,为什么不多加些机关阵?难道设计者认为这里绝不会有盗墓人吗?”
祝明的话音刚刚落入下,他的脚步就停住了。
不算冗长的甬道尽头是一间巨大的墓室。
墓室四壁与屋顶上都是枯干的树根,它的地面却非石制,而是青铜板铺陈。
地面上更是密密麻麻铸有甲骨文。
三人看不懂地上甲骨文的意思,但他们可以清楚数出地面共有八十一块青铜板。
每每相隔之间似渠相连,这些又够成有九条宽沟,宽沟交汇处是正中央那一口被打开的青铜棺。
展昭先一步试探着踏上青铜地板,警惕着稍有不对就快速应对,但和甬道中的风平浪静一样,此处也无需特定的走位。
“棺内已经空了,没有留下任何随葬品。”
展昭不多时就靠近了棺椁,没有随葬品在意料之中,却不料竟是不见原先盖躺在其中的尸体!
为何推测棺内原先该有尸体?或是类似尸体之物?
这就要说地面九条宽沟的另一头延伸至墙壁,在那个方向赫然跪着九具高大的人形泥塑,它们大约有寻常人的三四倍体型。
言不周与祝明看得清清楚楚,所有的泥塑表情虔诚而庄重,以不同的九个姿势向正中处叩首。
异常古怪的是泥塑身体未塑造衣物,而是从头至脚刻着甲骨文。
泥塑上这些文字的排列与地面、蛫壳上的有所不同,往往是三字或两就有略微间隙。
“怪了,我瞧不懂它的意思,但是每一列文字里有反复出现一个相同的刻文,而每几列过后又变作另一个相同的刻文。”
祝明不住低声念叨着,“这种文字排列分布方式总似在哪见过,不是在墓穴里,会是哪里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