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深远(1/2)
三天以后,新兵连一早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从张连长留给校长和高老师的信中得知,除了对校方的感谢外,也说明了他们即将开赴湖北前线,那是他们团驻防的地方,也是保卫陪都的最前线。激烈的战斗是家常便饭。士兵们得到师生的鼓舞,士气大振,决心奋勇杀敌。
新兵连在这里短短十二天的时间,对全校师生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知道高老师等多位老师,曾在前线杀过鬼子后,对这些老师都格外钦佩,私下里就有不少传说,如某老师曾是县长,组织过游击队,杀过多少鬼子。某老师在逃难途中,拾得死亡国军士兵丢弃的枪,躲在灌木丛中,打死过几个追杀难民的鬼子。某老师曾是战地记者,虽然没有亲手杀过鬼子,却报道了前线不少英雄事迹等等。
传说得最多的,自然是高老师,譬如,她何冒着枪林弹雨,救治过多少多少伤员,张连长的命,就是她冒死救下的;如何打埋伏,枪法精湛,一次就击毙十二名鬼子;如何上山打野兽、打拾蘑菇,下河捉鱼虾,给伤员补身体……
这些传说,总是越传越多、越广、越神奇,渐渐地与事实越不相符,越加夸大,但听传说的人,都津津有味。不少同学还希望在战斗中,将士们的伤亡人数要远远低于鬼子;打胜仗的都是国军,打败仗的都鬼子……
其次,在音乐、美术、劳作、语文等课的内容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音乐老师,不再教那些学生喜爱的儿歌了,而多是抗日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郞》、《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流亡三部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美术画的不再是山水、花草、人物,而是抗日宣传画,许多学生创作的鬼子,是又矮又小,十分凶神恶煞的魔鬼样,让人一看就十分憎恨……
劳作课再不做笔筒、笔架、刺绣等工艺品了,都喜欢做枪炮、坦克、军舰、飞机,学生们说,国军吃亏就是武器不如鬼子,一旦有了好武器,就会打得鬼子屁滚尿流,抱头鼠窜,我们长大了,就要努力制造最好的武器,供前线将士杀敌。
一位语文教师,选了盛炯的《梦见妈妈》的散文,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