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晋江文学城(1/2)
方征在“田值官”和“畜牧官”的陪同下, 去查看青龙岭中农产耕作情况, 他及时发现了问题。
“田值官”和“畜牧官”都是方征命名的,从族民中择选二十位分懂农时、畜养之人,让他们指导其他族人按时播种、驯养动物。但这些人也只是稍微懂得皮毛。青龙岭华族中, 跨入早期农耕文明的部族仅一两个, 且他们种植养殖规律也还没系统条理化。种植农作物就一切靠天吃饭, 不会洒水追肥、更不会除虫修枝;驯养畱牛和角鸡就关在栅栏里当做储备粮,不会放养和培育下一代。
这让方征直观地感受到, 哪怕上古时期黄帝曾教过农期用事, 三代仁君也曾化育牲畜, 但大部分族民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 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也和族民寿命代际短暂有关,平均二三十岁的寿命,在一个地方定居都不一定有几年,更不会用心思发展农耕文明。
虽然族民寿命没有办法一下子延长几十年,但目前有天然优势的进步是,这些族民过了一段平静安宁的时光, 而且有信心方征和金龙仍然会护着他们。种植意图大大增加, 方征巡查到的每家每户, 大都愿意尝试“田值官”教的办法——只是真正把想法付诸的, 大约只占半数, 剩下一半虽然嘴上说愿意——方征哭笑不得——却嘴馋把种子都先食用了。
畜牧问题更突出些, 三分之二的人当做储备肉类吃掉了。方征意识到了一件严重的事:原始的族民们, 缺乏储存的意识, 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非要等到食物告罄,才会继续考虑劳作。青龙岭采集作物方便,够他们临时填补肚饿,就养成了逸习。
方征皱紧眉头,这从根源来看,是对未来没有规划、没有忧患思想,也没有“一定能活下去”的信心,不愿意提前耗费功夫。他须得采取一点强制措施。
因为这除了影响农耕畜作,还影响他要推行的其他政策——譬如训练军队。方征听着负责管理武士的铜牙小队的报告,他们按方征所说,每天都在训练。但是不少士兵厌倦每日枯燥训练,有不满的声音。
方征深深叹了口气,社会身份的认同和坚持,对这时候的人来说的确很有难度。他也一直在思考解决的办法。
方征命令田职官和畜牧官把现今每户家庭的生产资料数量进行记录,然后定期检查。监督他们播撒稻种,不能提前吃掉种子;畜牧也必须养大喂肥,能生殖繁衍后才允许宰杀。否则就没收他们的生产资料,并把他们赶出青龙岭。
在前期没有回报的时候,这些族民必须兼顾着外出采集狩猎,这的确会让他们暂时辛苦一些。但勤劳是一个民族繁盛的最重要品质之一。而且以青龙岭的作物资源,他们每日并不需要太费劲。
《洪范》八政,第一条是“食”,也就是要让老百姓吃得饱饭。方征心知肚明要保证。但如果不规划好发展方向,短期吃得饱饭、长期却要挨饿。这是一个蛮荒中孕育着文明种子的时代,这个时代动荡不安,如果不把握好机会,在社会形态发生变化后就会被淘汰。方征想起了逃入地下、最后退化成了猴子的白民人——一转身,就是几百万年的倒退。他不禁打了个寒噤,有深深的忧患意识。
“越勤劳越有收获。”方征告知那些人,这种观点需要推广。他命令击鼓人在广场人传颂伟大英雄们带领族民勤劳致富的歌谣和故事。在赞美那些英雄的基础上,他自己添加了不少细节,比如他们都热爱劳动、很好地照顾老人和孩子……
此外,为了扭转族民靠天吃饭不事生产的心态,方征需要淡化他们对于气候变化、天时旱涝等的恐惧。他找了那些略懂农时的田职官,让他们把农用的重要性传达开,天时有规律可寻。把从前轩辕黄帝制造的历法(农历)推广,告诉族民们:春夏有涨汛、夏秋有酷暑、秋冬有凝冻……都不必害怕,好好储备就能顺利度过。
有了农用经济为基础,方征才放心建设军队来保卫领土。现在华族专职军队人数并不多,大约两千人,多半是从前族中勇猛强大的战士。但在这个时代,最强力的武士一般还担负着他们本族的高位,自然也是心高气傲的,忽然变成方征手底下接受训练的战士,一天到晚都听别人指挥,自然会有委屈的声音。
这些人当然不是方征的对手,但他们虽然服气方征,却不见得服气方征选出来的“军队管理员”。早些时候,九黎人加入华族时曾占据数量优势,他们是蚩尤的后裔。当初守在姚虞帝的苍梧之渊入口,抵御过各种许多外敌,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当初方征让九黎人中的几位大铜牙负责训练军队。早期华族人不多,但随着后来不断有新部族的加入,九黎人在武士人数中占比逐渐下降,新的矛盾就此产生——新加入的部族,亦有骁勇善战的武士,认为每日训练军人不过是些发号施令的轻松活路,为什么要听那几个九黎人的?
“好,那就凭实力来竞争。”方征很快找到了症结,“能者居之。在华族里,没有高低贵贱,只有不同的分工。如果你们觉得自己适合,那就来竞争。”
方征把目前的两千余战士聚集在一起,向他们传达了“竞争上岗”的机构调整思路。
“我知道很多人都做过首领,你们一定懂得,能承担管理的责当,不但要靠力气,还要靠这里。”他指了指脑袋,“在青龙岭里,论勇武的人,我最多排第三。”
那些战士们听到这里四下交换视线,倒也无人反驳。这排第一的当然就是那刀枪不入的杀胚连子锋,排第二的是那手持八人才能抬动大斧子的三苗蛮人仆牛。但他二人都不是军队领袖,连子锋是所谓的狱讼神使,仆牛独来独往从不编入军队。
“所以你们也不要觉得,自己武力高,就应该指挥别人。你们当然也可以像仆牛那样自由来去。但他的生活用度也是自己解决的。如果你们要享受免费吃喝,听好了,这叫做军队。军队的第一条规矩,就是服从命令。不管选出来的是谁,不管如何训练,都必须听从指令!谁不听,我就送他去见神使。”
在青龙岭,“见神使”是仅次于被赶出去的第二件最令人害怕之事。其实连子锋来到青龙岭后,就再也没有滥杀过一个人。他每日所做的事情,只是在方征专门给他划定的一片火山灰岩洞改造的大厅中,行使“神使”的责当。
这个责当是要听族民自愿的“忏悔”。据子锋反馈,基本都是些昨天饿了偷吃隔壁挂在门口的鹿干、偷拿了箭枝等鸡毛蒜皮小事;比较严重的出现过两起,一个男人忏悔把自己的女婴饿死了,因为他出门追逐猎物太久,妻子死于蟒王袭击战中。家里又没别人。还有一个女人忏悔给她丈夫投毒,因为她原本是“多偶婚”的成员之一。在方征宣布废除多偶婚制后,这个男人和以前的其他妻子还旧情未断。这个女人气不过,就假意去找长老借打猎涂抹在武器上的毒,趁这男人熟睡时扎了他一匕首。
在这两起出人命的事故中,尸体都没有被人发现,趁着夜色拖到湖边丢下去了。冰夷毕竟不是人,也管不着这种事。
方征听子锋汇报后,心惊肉跳。他先叮嘱子锋按兵不动,不要打草惊蛇。如果立即采取措施,日后就不会有人愿意对子锋吐露实话了。
方征先快速启用了安全措施——孤儿幼童接到从前公社的山洞里,作为最早幼儿福利院的雏形。以后长时间在外打猎,家里没有别人的父母们也可以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寄养几天。
第二就是让掌管毒药的长老们控制外流。有些药绝对不能私下予人。现在青龙岭人数暴增,光靠长老们“医院治病”远远不够。方征调了一批白塔上的星祭者来补充队伍,还鼓励他们招收学徒。方征严厉要求长老,物资流向他们必须定期盘查,越是珍贵的药材,取用必须有记录可询,最好结绳或者其他刻字。
至于那个杀夫的女人是肯定要处置的,但如何在不暴露子锋“告密”的前提下……方征深思,这件事不能让子锋明着做,“钓鱼执法”万万不行。于是方征对子锋如此这般吩咐。
方征让子锋带着獬豸到处转悠,獬豸撞了好些人,包括那个女人。然后以神兽发现了“嫌疑”为理由,带走那些人。子锋虽然司刑,却并不审判,交给华族部落里选出来的一批年纪比较大的人。他们大都富有智慧,年纪大做不了太多农活和采集。秉承着老有所养老有所用的思想,方征让这帮老人组成了“审判团”。
在这些老家伙们富有经验的切入点中,被獬豸撞的人里面,真的有好几人招供做了坏事,包括那个女人杀丈夫之事。但也有人是无辜的。方征为了避免牵连无辜者,就说獬豸撞的是坏人,它自个门儿清的。但它也是贪玩的动物,喜欢和人亲近。人分辨不出来它是真撞还是玩耍。所以需要审清楚,不得动刑,只有确定真的做了坏事,才可以进行处罚。
当然,定罪须有证据,那个女人迫于心理压力招认,事实上,自从獬豸撞她的那一下之后,她仿佛就被这种“神兽”的力量吓到,加之良心谴责日日煎熬,那些老人们还没问几句,她就崩溃忏悔了。随后从她家搜到了匕首和没用完的毒药。
而处罚的种类,方征借用了之前经过黄帝改进的那套蚩尤五刑,重新调整为适合青龙岭的模式:
如果是小错、可以弥补的,譬如偷几只蛋几颗菜吃,就用经济补偿,象征劳动可以抵偿罪恶。
如果是道德方面的大过错(虽然他们不懂得,但方征要渐渐树立意识),比如背叛伤害等,那就要实施□□惩罚了。一般是鞭打,严重的就砍掉鼻子耳朵。
如果是非常严重的大过错,比如故意杀人,那就必须偿命。
兵刑同源,战士那边也有相应的军法规定。审判团做出了决定后,犯人处决的执行者都是连子锋。所以在青龙岭“见神使”有两重意思,一是忏悔罪孽,另一就是处罚了。
方征千叮咛万嘱咐,子锋绝对不能“钓鱼执法”,无论人们对他说了什么秘密,除非是关系到青龙岭干系存亡之事,他绝不能动手,而是要等到每次“神兽巡查”时再行动。不过,若有人主动去找审讯团告状,是可以立刻开始审理的。
方征一开始就决定了,神意和法意绝不能混为一谈。他要坚决杜绝政教合一的种子。
这也是方征在打听夏渚那边的社会形态后,看到的严重问题之一。
当年夏渚的王太康,一刀砍在神兽獬豸脖颈上,赶走了决讼神兽。从此夏渚进入了巫灵时代。虽然上古时期的确有一段时期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通过祭祀沟通神灵与祖先,获得指引和福报。
但夏渚更极端些。獬豸探查的是人的秘密与谎言,代表着会替人做主。巫灵却不会倾听“人”的声音,只会传达上天的旨意。
夏渚的祭祀特权,与统治权均集中于人君一身。称为“巫君”。
如今夏渚的年轻君主姒仲康,就是巫君,掌握着祭祀的权力和方法。
方征明白,这是原始社会后即将迈入的下一个阶段萌芽——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劳力只是数字和工具,他们根本不算真正的“人”。
可是,历史的确如此演化。方征心头有些不安,如果他和夏渚对抗,会不会……
方征很快又把这股思绪甩出脑海,对于他来说,正不正确已经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先活下来。要活下来,就必须战胜敌人,无论是野兽、灾变还是那样的庞然大国。
“所以你们的竞争方式,”方征告诉所有不服气的武士们,“就是分批带着小股人马,小心往西北潜去。丹山中,‘马上飘’的情报每天都在送来,夏渚在整备军队。铠役军即将由‘铁凰’索兰带领,率军南下,攻占青龙岭,他们打出的旗号是为巴甸王女复仇。你们尽可能搜集他们的情报,如无必要,尽量不要正面遭遇。带回珍贵的情报,也可以干扰敌人,为我们争取时间,回来之后论功行赏,功劳最高的,就能成为军队新的领袖。这是危险的任务,要活着回来,家园在等着你们。”
方征说完,这些武士们铿然应了。如有驯养动物本领的,方征也鼓励他们好好利用动物搜集情报。虽然没有禹强营那种兽伴的恐怖战力。但像是鹦鹩、山狸、狐猴等亲近人的小家伙,如能训熟为之所用,便可在情报中巧妙掌握主动。
在这一小批共三十五小队的武士离开后,剩余的都是没有争位意图的老实战士们,方征开始对他们强化训练。
并非加大训练量,而是加强他们的武器装备。
之前搬回来的铜风炉只有一座,是三代留下的古旧产物。而且无论是这只,还是据传在虞夷饶沃国都心脏中那九只熔炼天下矿石的精致铜风炉,都太过耗费材料。祖姜白塔上的星祭者从很早开始,就在按照方征的要求,改进陶范的耗材和耐温,运使祖姜传统的制陶法术,研制更好、更节省原料的炼铜之法。
“若能获得金刚砂磨制玉石……”那些星祭者曾告诉方征,金刚砂磨制也是一种办法,但是所有的玉矿都在夏渚手里。方征否定了这条路子,北方是红山等玉文化的发祥地,南方环境难以形成金刚石硬度的玉矿,他已经掌握了炼铜,就好好推广使用,尽量把原料使用率提高,就能给更多的族民武装到牙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