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1/2)
皇帝到天和宫的时候, 里头的情形和他预想的有些不一样。
他想着让那老嬷嬷回杨太后身边,她必定是欢喜的,即便是又听见说自己要来,心里着恼, 那模样他看了也捺不住高兴。
他不去深想这是为何,大节下的,他对自己也难免有两分松懈。
小宫女秀儿领着一班宫人在阶下恭迎他, 皇帝进门来,见杨太后正立在殿中,因是喜庆日子,难得穿了一身银红柿蒂纹对襟袄儿, 羊皮挑线金沿边裙子。皇帝心想, 平日里都是靠她提携那些素的暗的衣裳,今日总算有衣裳配得上她了,面上不觉含了笑, 道贺一声:“太后新禧。”
他自己不知道这一声落在旁人耳里, 是何等的温柔小意,杨太后亦恍若未觉,回一句“新禧”, 便领着皇帝往厨房灶前去。
皇帝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没顾得上多琢磨, 迈步跟着她过去。
灶王爷的画像前已摆好了烛台香炉, 猪首、鲜鱼等各色贡品依次陈列开去。皇帝接过火引子燃了红烛, 单手拈了三支檀香插.入炉中, 双手合十,便算是拜过了。再拿案上搁着的蜜糖抹过灶王爷的口,余下的胶牙饧都散给大伙儿,讨个好意头。
原本寓意就好,又是皇帝亲自赏下的,宫人们都乐呵呵地上前来分,这样充满烟火气的画面,皇帝是愿意见着的,他是上天之子、真龙化身,但他也并非时时刻刻都喜欢站在无人比肩的至高之境。
他忽有所感,一回首,淡红雾紫的轻烟里,只有杨太后侧过素白的面孔,毫不留恋地悄然离去。
皇帝连忙追出去:“太后…”
杨太后脚步一顿,恰停在灯火通明的窗外,头也不回:“皇帝祭过灶王了,不妨进来喝杯热茶,好往凤仪宫去。”
话说得客气,可姿态分明是拒他于千里之外。
皇帝不能理解:“朕以为,你今日会高兴些…”
“皇帝准允席嬷嬷回来,我确实很高兴。”杨太后转过身来,浓睫低垂,掩住一泓心事。
这即是说,自己的到来,才是令她不快的罪魁祸首。
皇帝对此本是有所预料的。她会羞恼,她会不客气,她会言语尖刻——但她不该如此刻这般冷漠。
他唯独受不了她的冷漠。
“太后…”皇帝没法子,竟想拿他来时为她备的几样东西献宝,他也会沦落到哄女人开心的境地!
“皇帝原来还记得我是什么人。”杨太后却连这样的际遇都不容他。
皇帝猛然觉得这满院屋檐的冰棱子都劈头刺向了他,他的嘴唇不受控制地抖了一下,一腔的话语出不了口,每吐一个字都仿佛带着血腥气:“朕,记得…”
“那就好。”杨太后等他这句话仿佛已经等到太久了,几近不耐烦地点点头,敛裾欲走。
“等等。”皇帝不知还有什么难以释怀,情急之下,拉住了她的手臂。
其实只碰着柔软得不可思议的衣料,冬夜里穿得格外厚,哪里触得到半点属于她这个人的温度。
可她那样如临大敌的神情,着实伤着了皇帝的自尊,连忙收回手,沉声道:“朕,并没有存着唐突你的心思。”无论是眼下,或者之前。
他在这话出口后,不可抑制地升起一种无力的伤感:“我只是希望能对你好一些。”
他没有说“朕”,他说想对她好。杨太后回想起几个月前的自己,那个记恨皇帝不向自己行礼、剥夺自己受百官命妇拜贺千秋尊荣的她,那个为了替陈纵减罪不惜给皇帝硬塞枕边人的她,不就是为了得到皇帝的恭谦和敬重么?正如今日一般。
可这才多久?她心里头已经不坦荡了,她不敢要皇帝的好了。
动心多么容易,那动心之后呢?
她站在斑驳的光影里,面目模糊,声调空洞:“我很好。不劳皇帝费心。”
“不成!”皇帝心里猝然一慌,强硬地将她从那一片光里拉过来,那光太可怖了,像盛着祥和、完满、清白无牵挂,借此引诱着她,将她吞噬得一干二净,再不留这个活生生的人。
他以为他在拉她逃离深渊,但她并不这样想:“放肆!”
她顾忌着旁人,连怒斥也不敢高声,只能用另一只手推开他的桎梏,却同样被他捉在掌心。
她忍了一整日的眼泪终于兜不住了,她自己心里清楚,被皇帝这样蛮横地攥着手,她感受到的不止是惶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