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地动山摇(一)(1/2)
第二十一章地动山摇(一)
“地震了?”
“地震了!”
骑行队员们慌乱地喊叫声里,那点莫名的摇晃却又停滞了。
大家面面相觑,眼中都是困惑。
坦白说,浦州、鹿城附近多台风,却鲜少地震。
几年里偶尔才被一点余震波及到,损失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难道,是被什么地方的余震波及到了?
应峤掏了手机出来,问了一圈,没有什么地方发生地震的消息。
桔园农家乐的老板娘抱着儿子,笑嘻嘻着从屋里出来:“不要谎,不要怕,不是地震,是山那边的采石场在拿雷(和谐)管爆破开石头啦!”
她那小儿子虎头虎脑的,举着个火炬造型的泡泡机,一边使劲制造泡泡,一边学着妈妈说话:“不要怕,不要怕!”
没多久,小院子里就飞满了大大小小的泡泡。
伴着小朋友清脆的笑声,漂亮得有些不真实。
璇玑山附近,倒是真有个露天采石场。
他们骑行过来时,也曾看到那大片被开垦得像是吃剩下瓜瓤的残留山脉。
几分钟之后,农家乐的地皮又一次剧烈的震动了一下。
这一次,大家凝神留意,果然听到了隐约的沉闷爆破声。
采石场那边方向,也确实浓烟滚滚。
“没事就好,”金队长大声地安抚着众人,“大家抓紧时间休息,咱们半小时后出发!”
许是因为采石场的爆破声过于猛烈,许是因为天气开始转阴灰蒙蒙的让人觉得压抑。
再次上路的大家,兴致都有些低落。
许漫跟着应峤后面不紧不慢骑着,意外发现连Black都垂着狗头。
“队长,Black怎么了?”
“有点拉肚子,”应峤解释道,“我给它吃了药了。”
今天的露营地是靠海的风车山,山顶上便是本地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可算是一个天然风场。
风车山主峰足有一千多米,算得上东南方向的最高峰,同时也是浦江与瓯江水系的分界线。
远远望去,几十台风机错落有致,风车一般迎着海风悠然转动,衬得西下的夕阳都染上了点童真的色彩。
他们骑行到半山腰时,便开始频频近距离见到各个风口上的风机了。
白色机身,白色风叶,仿佛童话故事里的巨大风车。
设计风机的人,一定也是个浪漫的人。
盘山途中休息,一个女队员转发了璇玑山附近的新闻——昨天夜里,一对小情侣在山脚的湖里鸳鸯戏水,今天,湖水害羞一般在迅速消失!
许漫下意识便觉得是标题党,点开一看,居然还真的有图有真相。
方勤和宋繁缕戏水的照片,对比着湖水下降后半露出河床的照片。
许漫和应峤对视一眼, 彼此都有些心惊。
大自然在短暂时间在短暂时间里展露的大部分奇迹, 往往都是有迹可寻的。
湖水不可能凭空消失, 河床底部肯定出了问题。
岩层断裂,河床下陷,都可能造成这种后果。
他们不由自主都想到了昨天那几次爆破引发的区域性小震——大量的人工爆破是很容易引发岩层断裂、下陷的。
附近又多喀斯特地貌,岩层间多空隙。
这个湖本身就不大,如果湖底岩层因为爆破开裂,湖水下泄起来便非常快了。
应峤翻了农家乐老板的名片出来,拨了电话过去,老板在电话里乐呵呵地道:“湖水干了?我们都知道,今天客人多了不少,都来看湖呢!”
“采石场还在开采吗?”应峤打断他。
“在啊,老板工人都要吃饭的嘛。”
挂了电话,应峤联系了王羽坤,说明了情况。
王羽坤也有些忧虑:“我去联系防震减灾相关的部门——按道理不至于的,咱们不在地震带上……”
许漫的手机却在这个时候响了起来,是宋繁缕。
“阿峤怎么回事,电话一直打不进去。璇玑山脚下的湖底裂了一道大口子,水全进地下河了,要是诱发地震就麻烦了,我们刚看到一大帮人往那边赶,说是要看‘异象’。”
“你去拦住啊,”应峤抢过电话,“不管是不是震前地貌异动,先把人群疏散了总没错。”
“我去,好奇心害死猫,我哪儿拦得住?!”
话是这样说,宋繁缕挂了电话,还是调转车头去劝说那一车嘻嘻哈哈的年轻人。
“喂,地貌异动可能是地震前兆,你们别往前走了。”
“咱们这儿就从没地震过,你吓唬谁呢?”领头的黄毛嚼着口香糖道。
“你仔细看看,我们俩像谁?”方勤蓦然探出头来,一手搭着宋繁缕肩膀,一手扶在车窗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