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回到六零开网店 > 第 83 章

第 83 章(2/2)

目录

“还是你们离的近的有好处,能吃上口热饭。”

像他们离得再远一些的,就只能吃带有余温的饭菜,再更远一些的,到嘴里就是凉凉的,因此离家远的就很有意见。

或许是觉的这些人的权威也不是不容挑战,一些到了一两点还没有吃上饭人意见尤其大,还表现出来,尤其是看到别人已经吃上了香甜的饭菜的时候。

“来干活儿也不管饭,盖桥修路的时候还有肉片汤,这不管饭也就算了,还不叫回家吃?”

“俺那走路过来得一个钟头,这回去传信儿的人说不定还没到生产队上!”

“那正好,吃个晚上饭,中午饭免了,哈哈。”

当兵的有组织有纪律,已经在空地上盖了一个窝棚,人称土房子小趴趴的,在里面弄了个灶房,他们来的时候自带粮票,用粮票和老乡换了粮食,已经做好了饭,在吃着呢。

连营长自然听到了这些牢骚,暗暗的记住了说话的几人,隐忍不发。

他自己也怀疑自己做这些事情的动机何在,听战友说老乡们不约而同的反应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已经对于这种种植方式产生了怀疑。

不过别的队伍已经轰轰烈烈的搞起来,他不干,能说的过去?人嘛,还是要随大流的,不然就要被浪头拍死在岸上。

抱着一丝希望,他把一个大队的人都组织起来,将炼铁厂都种上试验田,不占用老乡的耕地不说,万一能增产,收获的不还是这些老乡的?

他呼噜噜扒干净饭碗,用军用粮票在李家庄换来的大米就是好吃。就是不多,军用粮票也不是万能的,一般家庭备个三四斤,留着进城的时候吃口热饭,再多人家也不乐意换。

他知道李家庄的人在偷偷的搞副业,不,是当着他的面光明正大的干。

都跑到李家庄的山脚下最高的那家,就是派出所民警的那个家里换成了大米。说实话他有些犹豫,毕竟这也是涉及粮食的买卖,但是一想这些村民都是弄回家自己吃了,并没有拿来囤货居奇,趁机赚钱,都是在用劳动换粮食。

那他就没有什么好管的,想到自己家的父母在家也捏筐编篓,要是也有人收这玩意儿,家里肯定会好过很多。唉,想到父母,该给父母多汇一些补贴了,农村的情况都不太好,有人在山上觅食,连树皮都剥的干干净净。

他吃完饭放下连,虎着脸,往那些发牢骚的人前一站,立刻一片都没了声音。

李明言也有些怵得慌,但是想到队长的嘱托,再想到自己活了几十年了,任何人,在她面前都可以称得上是小年轻。

不过去之前,还是要和自己家的那位通通气。

“你知道这地块儿准备种啥不?你们啥时候能回家?咱们人手不够了,牲口比人多,队长着急的很。”

李明海塞的满嘴的饭菜,一个上午的重体力劳动,可把他给累坏了,媳妇做的饭菜就是香的多,油盐放的足,还有汤水,沾了鸡蛋的鲜味儿,他吃着汤泡的米饭很是满足。

他在部队里,虽说是后勤的,也要挖战壕搞战备,跟这情况也差不多了。

吃的饭菜虽说也好,却没有家乡的味道。

他沉思一下,“干啥这么急,早稻种不完,那就种晚稻,不都是一样吗?今年雨水多,种稻子再好不过了,稻种肯定够用的,是不是?”

李明言想的是:“队长可能不想叫你们出白工,还要给你们记工分,还要给分粮食,养活不起。”

李明海默默的放缓了扒饭的手,抹了一下嘴巴,不觉得他们几个最壮实的青壮会成为吃软饭的。这边的地不也是地?开了荒,家里还能多一些收成,怎么在媳妇的眼里,就那么的确定,这里一定收不到任何粮食呢?

他呆呆的看着她,不过脑子的说了句:“不会吧?”

李明言不去管他,在连营长走到这边的时候,拦住他:“营长,我是李家庄的,俺庄上的人啥时候能回去干活儿啊?头一年种稻秧苗,想叫庄上的人都学学,还有,这片恁大一块地,您准备种啥?”

连营长顿住脚步,他知道这是李家庄的,李家庄的汉子端的饭,都有白花花的大米饭,这是其他人没有的,其他人饭碗里有黄的黑的绿的,红薯干高粱饭野菜糊糊。

这个姑娘还去帮了白庄的那些家伙一个忙,长的明艳秀美,听说是童养媳,但是每天见她都是笑模样,开开心心的。

见她来问,连营长顿住了脚步,然后方圆两米之内的人都伸长了脖子。

这个问题得慎重回答,因为吃饭的不方便,已经产生的浮躁情绪必须安抚下来,连营长说:“你们放心,叫你们来这里呢,也是正常的农业生产,也是为了你们好,等把新品种的玉米种子播下去,你们就都可以回家了,剩下的我们来管理。等到需要你们的时候再叫你们来。”

得到准话之后,李明言的任务就算完成,这边所费的人工还有种子算是浪费了,她也毫无办法,能把所有的生产队集中到一起,不浪费生产队的熟田,已经算是意外之喜。

人总是要在曲折的道路上走上几回,才能走上正道不是?

回家之后大力劝告老队长,多种稻子就好了,雨水多,稻子却是不怕淹的。种植期持续到四月到六月都没有问题,可以让她们有限的人工,发挥最大的作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