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2/2)
嘴上说那不可能,可是心里已经这样想了。
见大伯娘听进去了,李明言也就放下心来,自己的提醒也算是到位了吧,大不了等到接亲的时候她再提醒一遍就是了。
炼铁一直持续到将近过年,这个时候李家已经起好了房子,只消弄好了木头,做好了家具,家可以入住了,这个时候也没有甲醛什么的,连水泥都没有,还是土法做的水泥,李明言只是要求他们一定要把缝给抹好,虽然外墙和内墙都没有涂料,但是看着非常规整,很有那些古村落的味道。
上梁的那一天,李明言准备了不少的糖块,将东西撒下去,满村子的人都来了,来看庄里第一个砖头做的房子。
顺便来抢一些糖果,后世最普通不过的水果硬糖他们也咂摸的津津有味,因为这个时候农村的人,除了散装的红砂糖常见,其他种类的糖果都是稀少的。
尤其是有塑料包装的,亮晶晶的透明糖果,简直就是洋玩意儿,是稀奇货。都说好吃,比打糖好吃,比糖葫芦上面的糖都好吃。
李明海居然用砖窑把瓦片鼓捣了出来!还是听了柴老四的指点,才知道怎么操作,不然就准备用毡布盖上,然后用茅草先铺上一层对付着过了。
那砖窑本来就是柴家的,李明言要给柴老四钱,柴老四闭着眼睛摆手,“不要,不要,可不敢再走资本主义地路了。”
好吧,不要,转头李明言抗了一袋面送过去。
他们都有一个最朴素的认知,那就是凡是涉及钱的,都跟资本主义有关,只要不是大队年终发的钱,那就是不合理的,不该拿的,容易遭人举报的。但是地里的粮食就不一样了,我只要不换钱,随便换点儿什么那都是正常的,对于小规模的这种以物易物,只要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政府也不太管的。
…………
今年难得的有了冬闲,李明言琢磨着自己家的家具又该怎么办呢,好歹床还有柜子得有一套,还有橱柜,家里必须有的桌子。
凳子爹已经用竹子做好了几个靠背椅,放在厨房,给他们的新家添置东西。
为什么难得有农闲呢,因为自从土改以来,大家都是白天干活儿,晚上开会,不开会的妇女也要进扫盲班,发誓要把所有的盲都给扫掉。
这会儿所有的地方都是热火朝天的,就他们这儿,也不是没有挣扎过,都是无疾而终,于是他们得以在冬阳照耀的墙根下蹲着闲磕牙。
“二癞那孩子也不来了,天天吃红薯吃得胃里冒酸水儿。”玉米都归粮仓了,家里只剩红薯,再加上地菜,还能管个饱。
“就说那小年轻弄的东西不长久,还是大筐子实在。”一个手里捏着竹篾子这么解释了二癞不来的原因。
“咱这儿也不弄大食堂,人家食堂里天天吃大米干饭。”
“听说人家吃不成大米白饭了,现在稀粥能照见人影儿。咱这儿好歹粮食交上去又发下来,一天三顿能糊弄糊弄肚皮,来年要还是这样交粮食,我就种上一山坡的倭瓜,跟红薯换换味儿。”
自从在陈家吃了一回倭瓜之后,大家就都挺念念不忘的,手里都有种子,还吃了几回炒制的南瓜子,挺香,明年一定要多多的种上,山坡上除了毛桃树野柿子树,底下一片荒草,割了回家当柴火,出来的地正好种上。
***
李明言也看上了这片野果树,野柿子没有人摘,已经干巴在树上,毛桃在秋末的时候吃了个饱,还挺好吃的。
这是李家庄最大的一片果园,也是大多数人柴火的来源。
可惜果树不能当做家具的材料使,太奢侈了。
这片果园已经七八年无人打理,馋嘴的孩子们会跑来摘着吃,因为朝北向阳,长的异常茂盛。可惜没有什么好的品种,白长在这里也是浪费,并不能给村民带来任何的收入来源。
坡度在这里,又不适宜耕种,实在是鸡肋。
李明言看着这茂盛的砧木,心里感叹资源实在浪费,一个计划在心中渐渐成型。
她能买到好的品种,嫁接上去不就行了?到时候问队长要写好处,队里的树木她看了好久了。
以前都是自留树,现在属于集体了,那她就跟集体做利益交换!
如果成了,那么家里的家具乃至二弟盖房的房梁木板,就都有了着落。
冬天又干又冷,她赶紧从山头上下来,收拾一些干柴放进背篓,直接朝队长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