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2/2)
祖孙两个就开开心心的分享起彼此的珍藏了。
***
厨房里,陈梅要接手做饭的活儿,李明言不让:“你跟姥姥说话去吧,她一个人在堂屋怪没意思的。我一个人就行,今天炒个鸡蛋吧?”
见到她做的有模有样的,陈梅也不再坚持,去堂屋里陪陈姥姥去了,家里当家的跟闷葫芦一样,除了种地那点儿事,别的也没话说了,跟自己丈母娘也说不来。
回到堂屋见一老一小相处的好着呢,两个人的嘴里都咂摸着什么,都一脸的笑。
见到她过来,陈姥姥调皮的开口:“你年纪大了,就没有你的糖吃了啊,明言也没有呢。”
陈梅无奈一笑,老小孩老小孩,小姨才六十多岁,已经成了一个老顽童了,自己还好那一口吃的?
***
没有陈梅在厨房,李明言可谓如鱼得水,刚才她生怕娘看出来锅里的米放的那么多,那还不得说她大手大脚啊?蒸出来的多了怎么办?那是因为她有独特的蒸米的方法!
知道双蒸法吗?把米蒸一遍,出来之后再蒸一遍,本来出一斤米饭的,硬是能出两斤半!借口都想好了,保证家里人不会怀疑的。
她愉快的哼着歌儿:“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辫子黑又长~”
漏词了也不知道,反正开心了就哼,不过这好像是九十年代的歌曲,她一甩辫子,管他呢,反正也没人知道。
吃来吃去,还是菜园子里那几样菜,这个时候莴笋还有生菜都下去了,新的瓜菜,黄瓜,番茄豆浆什么的还没有长出来,只能已经稍微老了的韭菜,不过还有一样东西可以吃。
她从手机上买来的南瓜种长势喜人,枝枝蔓蔓的,很快长出了一大扑棱,所过之地寸草不生,都被它争夺阳光给欺死啦!
所以得遏制一下它的长势,李明言走到最近的一颗南瓜藤前面,开始掐头!
越看越觉得惊心,这南瓜秧子莫不是真的要成精吧,成精之前也要把南瓜给结出来啊。村里人看到这南瓜秧都说着南瓜不行,徒长!把养分都耗到长秧子了,后继无力,就没有养分供给南瓜啦!
李明言嘴硬:“徒长那就吃秧子!总有个吃的,现在再下新的也玩了。”
其实心里也直打鼓,手机上的东西鼓吹的再好,那毕竟是在别的地方,万一到了李家庄适应不良,不就完了吗。
她一边在藤蔓之中穿梭,一边想一些七七八八的,不一会儿手里就拿了一大把南瓜头,把外头毛茸茸的一层皮去掉,里面的清脆水灵,爆一颗干红辣椒,及其下饭解腻。
可惜没有腻可解,没啥肉吃,下饭也行,李明言遗憾的心想。她弯腰准备再折最后一个,就回家,在叶片的缝隙之间突然看到了一朵金灿灿的花儿!
一时间惊喜无比,趴在花朵上细细的看起来,和家里平时种的南瓜并没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只是大了一点,香了一点而已。里边已经有细小的飞虫在忙来忙去了,她抽抽鼻子,不敢再看。
老人说不能把鼻子凑上去去闻花的香,里面看不见的小飞虫进了鼻子,能把你整个鼻子都吃掉!
她有一次偶然看到一个男人,鼻子都塌缩了,一个鼻孔狰狞的搅在一起,只有一个鼻孔可以呼吸,就坚定的相信了上面的说法。
不能凑近了闻,更不能让虫子进入鼻子,没有鼻子多难看。
倒是南瓜花,开的多了可以吃,裹上面粉用油炸,甜甜的,香香的。
***
吃过饭,陈梅送陈姥姥走了好远,陈姥姥装米面的篮子里被装了两个芒果,一个椰子。陈梅叫她留着玉米糁子自己吃,别吃那些野菜,老年人吃多了野菜对胃不好。
陈姥姥都笑呵呵的听了,然后迈着她的小脚回家去,跨过北河,再翻几个小土包,陈庄就是她的家。
回到家,她大娘来了,这位真的是个不速之客,还带来了一个干瓢。由瓢里的粉糠来看,由以往与大伯娘打交道多年的经验来看,这确凿无疑是借粮食来了。QAQ
大伯娘开口就是笑:“梅啊,这家里快断顿了,跟你借一瓢大米吃,等新麦下来了就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