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1/2)
秀巧的养父,王御厨家有后人, 要进京受封, 拜谢秀巧。一想到亲爹成了养父,而且这个养父对她真是巴心巴肺地疼爱, 秀巧心里就觉得养父没有后, 不能延续香火就成了遗憾。
以前带着丸子天天想着下顿在哪里的时候, 觅食都来不及,后来重逢了朱蕤,就想着要给阿爹的坟上除草, 祭拜。到了现在总觉得让他有个家,有个香火才算是圆满, 人果然是不知足的。
虽然赐下了公主府, 再大的府邸, 不过就这么几个人住, 更何况老两口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西山老太师的学馆里。所以还是他们小俩口一起过日子,加上秀巧的月份也大了, 挪来挪去不方便,索性就不去住了。还在城东北这个宅子里。想着索性等生完孩子,出了月子, 跟着朱蕤一起回了任上, 也别麻烦了, 盘算着公主府索性给老爷子以后做学馆用。
“殿下, 王家大老爷和两位少爷到了!”秦管家来报。
秋霜扶着秀巧往外走去, 门口的车上下来三个男子, 为首的一个圆圆胖胖的憨实模样,倒是有几分她爹的眉眼,三人见了秀巧大礼参拜叫上一声:“公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快起来吧!”秀巧说道:“我弯腰不便,你们别多礼,都是自家人。”
王家的大爷是秀巧养父的哥哥,王御厨当时两个儿子几个徒弟,小儿子就是秀巧的养父,坐在堂上,提起她爹来,难免大家落了泪。秀巧转了话题说道:“大伯有很多年没来京城了吧?”
王家大爷说道:“回娘娘,自从家父去世,我扶棺回家就没有来过。”
秀巧点头道:“听说在家开了家馆子?生意应当很火红吧?”
“还好,小地方,也吃不起好东西,所以能糊口,红火却是算不上。做的都是相邻隔壁的生意,所以都是老主顾。”
“如今想来居然是离开武进不远,都不知道阿爹的家乡在那里。”秀巧不禁唏嘘。
“小弟那时候带着娘娘,怕牵累了家里,大约是没敢回家。”王家大爷说道,“我父亲一直,要找他到底是没找到,临死前未能瞑目。”
“伯母和嫂嫂们可来了?”秀巧问道,王家大爷说道:“他们都来了,在客栈。”
“那就该一起过来,一家人该认识认识。”
“听闻娘娘身子重,怕惊扰了娘娘。”王家大爷听秀巧一口一个伯父,堂哥,倒是少了拘谨,多了些亲近。
“秦管家,你派了车马去把王家太太和两位奶奶接过来!”秀巧在堂上坐定之后,又对着王家伯父道:“您侄女婿还在上朝,我家公婆去了西山学堂里。您侄女婿等下就回来,他说要跟伯父您认识认识。刚好伯母和嫂嫂们也能来了,一起吃个饭,也别住在客栈里,来家里住着,后边有院子,够住的。”
“不敢!娘娘是千金贵人,我们乡下粗人还是在外边住着合适。”
“阿爹以前跟我说,做厨子的是看东家脸色吃饭,要学会察言观色,要学会识相,要学会规矩。可大伯,这是侄女的家里,皇上说了生恩不如养恩大,阿爹用命将我养大,您就是我大伯,你们都是我娘家人,如今我虽然已经入了玉碟,有了公主的身份。可是王秀巧这个名字跟了我二十多年,连陛下都说,只玉碟上的名字改了,称呼上都不用改呢。”秀巧说道:“您真别客气。等明日我让人带着你们满京城逛一逛。”
“娘娘,这怎么好意思呢?”王家大伯说道:“有个事情想跟娘娘商量一下。”
“您说!”
“娘娘可想过我那弟弟的承子嗣问题?”
“大伯您的意思是?”
“我想把老二过继给我那弟弟。也算是续接了香火,您看如何?”
秀巧看老二站起来对着秀巧弯腰道:“娘娘!”
秀巧笑着对着她大伯说道:“如此甚好,我原也有这个意思,但是伯父也就生了两个哥哥,出嗣的一个,难免会因着我而照顾地周全些。在家的那个多少会少些。到底会有些差别,到时候反而让你们生分了,不好!”
“娘娘放心,我为长,自然不适合出嗣,弟弟给叔叔承袭香火,如此刚好一边一个,也好。”
“自从与我那弟弟分别,都没有见过,听见他已经丢了性命,心里伤感。家里也商量过,我们本就靠着一双手吃饭,多少些也不差什么。娘娘也不要多想,咱们也不想要什么,其实就是一年四季的祭拜上,多了付碗筷,也算不得什么。”
“娘娘放心,我二弟既然给了叔叔,他有什么,我也不会妒忌,我们家也没巴望过有个发财的亲戚能接济。糊口的日子总能过下去的”秀巧一听,坏了,他误会了,看起来王家人跟自己的养父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是顶真的性格。
秀巧说道:“大堂哥误会了,我的想法是跟你们一样,等把爹爹的坟迁入王家祖坟,二哥哥给他落葬之后,我也不想分哪一个是过继给我爹爹的,哪一个是伯父家的。我指望着咱们王家一如既往的好才是。所以你们妹夫给大伯和两位哥哥请封赏都是一模一样的。以后让爹爹在王家的祠堂里受着家里的香火,二哥哥等我爹爹下葬的时候替他上第一锹土就行了,还是要家里人和和气气的过日子才好。”
王家大爷看向秀巧,秀巧道:“娘娘为咱们想的如此周全,倒是让我们不好意思了。只是古话说,人一夜暴富,就怕到时候掌控不好这样的大运气。听说驸马爷学识非凡,这次我们把家里的三个小鬼头带来了,想求着娘娘给介绍个学堂,入个学,以后要是能够,也能读书识字,有人不愿意放下这把菜刀的,继续做厨子,要是放下了,也能考个前程。”
“这倒是巧了,我家公公跟在陈老太师身边,开了个蒙学。以后估计我肚里的这个也会去读书,三个娃娃去那里读书如何?”
不一会儿,王家大伯母和两位嫂嫂,还有三个孩子接了进来,做厨子,拿个炒勺混江湖,三个人见识少了些,但人都单纯善良。
大嫂子爽脆,大伯母说道:“咱们开的小饭馆里头,她就收钱,只要进来一个人,点了什么,吃了多少钱,从来都没有算错的。”
中午,朱蕤回来吃饭,也是一口一个大伯一口一个两位哥哥地叫着,让几个人听得心情舒畅,朱蕤听闻两位哥哥在老家开了饭馆,他建议道:“老家离扬州城就五六十里地儿,大伯何不在扬州城开个饭馆?”
“扬州城开小饭馆,还得离开家,远了些。但是若是开个大饭馆,也没本钱。在家里生意虽然算不得红火,但是好歹也是祖传的手艺,不用离家背井不是?”
“也是,不过本钱这个事情,大伯不用担心,还有我能给大伯去要一副圣上亲笔的匾额,做招牌。只要东西好,王家御厨的招牌在那里,在扬州定然生意不会差。有了这样一份家业,到时候也让我们放心不是?”
“只是,大伯想要孩子读书。我想放在西山去。”
“扬州那里也有好的蒙学,咱们又在身边,我在淮安少说也有三五年的任期,咱们也能照顾着大伯一家子。”朱蕤替她决定,王家一家子听了都高兴道:“驸马爷的法子好,这样不用走地太远,还能有照应。”
老二跃跃欲试道:“这般就都圆满了,我们也能将祖父的手艺,让南来北往的人都尝尝。”
“哦!阿爹还留给我一份食单,是祖父与阿爹的心血之作,我给你们拿去!”秀巧自认为这份食单也该给王家。
朱蕤说道:“等你生完孩子,出了月子,我也会带着你回淮安任上,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把岳父的坟从咱们老家迁入王家的祖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