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1/2)
听到如此好的条件, 赵刚也不再迟疑,不管这位谢大人心里到底是怎打算的,冲着他这一番话,赵刚就决定要好好配合了。
但是他还是有点好奇, 这谢大人到底用什么办法可以筹到足以建造这些房子的钱,是以他也就顺势问了出来。
“不知道谢大人用什么办法筹到足够的银钱来建造房子呢”
谢皓轩神秘一笑:“赵先生就看着吧,到时候就知道了, 还有赵先生,谢某带来的药材、粮食之类的东西还在城墙外面等着,这还要劳烦赵先生安排下去了”
听闻这话赵刚也顾不得别的了,只安排人去城墙外面, 将那些药材、粮食之类的都带进来。
这边谢皓轩看着赵刚将事情都安排下去了, 于是也向赵刚提出了离开。
赵刚这时正好需要时间来安排药材、粮食和李太医的事情,是以也就没有挽留,只是交代手下的人在谢皓轩过来的时候放他进来。
至于建造房屋的事情, 赵刚也知道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筹到的, 是以也由不得他操之过急。
谢皓轩带领着一群人从城西出来之后,就直奔西无县衙,一到县衙, 就开始着手写奏章。
先是将这西无县发生的事情都说了遍,包括赵刚的事情, 和自己的做法都毫无保留, 不过表明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将这些东西写上去之后, 谢皓轩又在奏折的末尾请求皇上下一道圣旨, 用以建造西无县的功德碑。
谢皓轩在了解到西无县的大概情况之后,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要靠西无县自己恢复的话那么没有五年这西无县根本就恢复不了,主要原因就是那些灾民的房子建造困难。
而看到西无县富商不少之后,他就想让那些富商主动捐赠出一笔钱来,但是无缘无故的让他们捐钱那些富商肯定不会同意。
是以他想请圣上下一道圣旨,只要有富商捐钱就可以将自己的名字署在圣上亲笔题字的功德碑上,捐钱最多的前三名还可以得到圣上的亲笔提的字。
至于是什么字这就要圣上来考究了,无外乎是赞赏人品、品行之类的字眼。
而且谢皓轩在奏折上也写清楚了,建议圣上可以将此事大肆宣扬出去,不一定就要西无县本地的富商捐钱,还可以是别的地方的。
这封奏折被谢皓轩加急送往京城,因为是加急件又是圣上最近这段时间重点关注的事情,是以路上谁也不敢耽搁,不过三天这奏折就出现在了圣上的桌上。
圣上看过之后,觉得谢皓轩的计划可行,虽然对于谢皓轩放权给赵刚的事情有所不满,但是想到谢皓轩今年也才二十出头,还年轻的很,那么处事有些瑕疵也很是正常,这才没有追究谢皓轩的责任。
圣上在奏折下面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串,先是表达了一下对于谢皓轩放权给赵刚的不满,话锋一转又说念着谢皓轩是初犯,是以就不追究了。
后面就是对于谢皓轩计划的准许,然后又对于谢皓轩计划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改善,对于先给你个棒槌,再赏个甜枣的套路玩的无比流畅。
奏折写完了,圣上又写了个圣旨,再就是从自己殿内的太监当中选了个人带着圣旨和奏折去往了西无县,也是快马加鞭赶去的。
是以从谢皓轩写奏折到圣上下旨到西无县,整个过程也不过八天,等到那来宣圣旨的太监将旨意宣读完毕之后,谢皓轩就让人将这事传了出去,并在县里的公栏处将圣上的旨意告知了。
而随着西无县这里旨意的宣读,圣上有意给捐钱最多的人题字的旨意也随着传遍整个大庆。
听到这旨意,很多商人都意动了,要知道钱他们不缺,他们最缺的就是名,虽说大庆朝的开国皇帝为商人们地位的提高做了争取。
但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思想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商人较与以前是更好了,但是人们提起商人却还是瞧不起的意思,尤其是那些读书人。
现在圣上传出了这旨意,那么也就是说他们如果入选了前三,不但是在圣上面前挂了号,就只是对于自家的生意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此事过后,人们对于捐钱最多的前三名肯定都会知道,那么这名气就出来了,名气有了,离挣钱还会远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