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有心栽花花不开(1/2)
建章殿以黑红二色为主调,看上去很是庄严肃穆,只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带着一种沉寂的氛围,即便殿外艳阳高照,也没法点亮殿内。殿前的汉白玉台阶被打扫地很干净,连缝隙里都看不见尘土的痕迹。崔昭灵跟着队列趋步向前,在自己的位置落座。
昨日饮酒无度,今日起床后脑袋和胃都隐隐作痛,耳畔似乎有什么在嗡嗡轰鸣,没有生病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他低眉敛目,兴致不高,只盼着赶紧散了朝会,好回去休息一下。
辜涣今日一反常态地姗姗来迟,众大臣按例奏报了些不痛不痒的事情,若是平时,这时候便可以散了。但见辜涣迟迟没有指示,众大臣的心高高提了起来,有些惴惴不安。
见辜涣给了他一个眼神,冯怀素纵是不想说话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昨日南疆急报,百夷毒箭军偷袭摆流城,我军损失不小。臣以为目前国库空虚,中原尚未大定,不宜动刀兵,派人和谈方为上上策。”
“然。”辜涣颇为满意地接过了话茬:“诸公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朝中大臣一时间无人接话,出使百夷之事非同小可、不能儿戏,做得好自然是大功一件;怕只怕稍有差池,行差踏错,恐怕就要埋骨异乡了,这种事情自然少有人愿意出头。
崔昭灵头疼地正厉害时,忽听闻“崔公”之称,登时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上前的乃是袁梦杳:“臣以为,此任非崔公不可。”
冯怀素立即道:“臣附议。”
殿内略有些骚动起来,低声讨论着请崔公出使百夷是否可行。虽说袁梦杳和冯怀素官职不高,但深受陛下信任,他们两个既然统一了口径,不难从中揣测出陛下的态度。半晌,便有了零零星星的附议之声。
士族那边尚在犹豫,虽说出使百夷一事危机重重,可也是崔公重返朝堂的大好时机,但关键是崔公的态度捉摸不透。他当初力辞官,如今可会想要重返朝堂?众人疑虑重重,思量间显得极为沉默。
崔昭灵难以置信地看着两人一唱一和,心中不由冷笑起来,不知道冯怀素到底给袁梦杳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能让他一反常态地替他在对付世家的事情上掠阵。
辜涣并没有立时松口:“崔公高才举世无双,奈何已然致仕,诸公可有其他人选?容卿可有人选?”
鸿胪寺卿容纶年事颇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都缠绵病榻,他动作迟缓地上前一步,声音嘶哑道:“自前朝以来,出使一事断绝五十年已久,如今鸿胪寺内恐怕无人能担此重任。臣虽有心,恐天不假我以年,天不假我以年!”
容纶年轻时便在鸿胪寺,一步一步做到鸿胪寺卿,却从未有出使的机会,如今有了机会,他却百病缠身,无力出使,当真是天意弄人。
辜涣叹息一声,摆摆手道:“容公报国之心,予素来知晓,还请容公保重身体,鸿胪寺不能无君。”他看了看殿中诸位臣子:“如今朝中便无能出使百夷之人?”
“裴度怀冰公亦为上上之选,裴公乃敬和十二年榜眼出身,少时任鸿胪寺丞,礼法谙熟,才思敏捷,出使一事,料想不会输于崔公。”
开口的乃是中书令郑霜壶,辜涣立刻正襟危坐起来,态度极为恭谨:“予未记错,裴公如今任翼州刺史,一州之长怕是不便轻易调动。何况翼州远离百夷,一路上恐有颇多不便。”
郑霜壶不怀好意道:“淮陵侯亦能担此大任,淮陵侯少时云游四方,见多识广,后又将兵,胆识过人。”
辜涣沉默下来,他要是让淮陵侯出使百夷,还不被他叔父和父亲打死呀?惹不起惹不起。
当然这个理由是没办法往外说的。他只得道:“淮陵侯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实在太不凑巧。”他轻咳一声:“若诸公无其他人选……”
“臣自荐!”
冯怀素僵住了。
崔昭灵趋步上前:“臣自荐。莫非崔公致仕,朝中便无人可用?酒虽不肖,尚算谙熟百夷民风,又兼有些诡辩之才,愿为马前卒,替陛下平定百夷。”
“陛下三思!”冯怀素立刻反对:“崔员外郎年纪尚轻,资历尚浅,恐不能担此重任!”
“高祖立朝之时岂不年轻?崔公将兵之时岂不年轻?”崔昭灵立刻反驳:“臣春秋鼎盛,自当于此时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待到迟暮之年,岂不晚哉?”
“陛下,崔员外郎年轻气盛,恐不能担此大任,陛下三思。”袁梦杳见势不对,也立刻反驳起来。
“陛下!”崔昭灵据理力争:“臣愿立下令状,若使南疆生乱,愿自裁谢罪!”
冯怀素怒目而视:“兹事体大,若崔员外郎行差踏错,南疆恐生大乱,你百死难赎其罪!立下令状又有何用?”
崔昭灵立即道:“百夷新主王位未稳,根基不深,诸部落间派系林立,臣此行南疆,一则和谈,二则离间,必能为陛下保南疆三十年无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