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1/2)
“到时候这里什么花样都有, 还可以定制。”
“那我们一回就批发个几十盆可以吧?少不少?”
“多少盆都可以,批的多便宜的多。”安橙道。
“成,那我们先走了,趁着天早, 赶紧去摆摊。”
“好,慢走。”
几个摊贩拉着货回去,在路上, 其中一个摊贩道:“我就说人家不会是从赵县陶瓷厂进的货,你们还偏不信。”
原来,安橙第一天出来摆摊的时候,他们就注意到了, 因为生意实在是火爆。
他们心想这都能卖出去?
于是, 都开始想办法,有样学样,也想找一样的货去卖。
只是水葫芦是在河道两旁生长的, 赵县只有一条河, 偏偏县城里这一段河道两旁建了河堤,连水葫芦的影子都看不到。
至于花盆,他们先是到赵县陶瓷厂去问, 那里也有花盆,有便宜的有贵的, 批发的话一个瓷的最贵不超过一块钱。
赵县陶瓷厂是县里最大的陶瓷厂, 在这方面几乎算是垄断了, 最有名气。
他们平时都是给大客户供货的, 销往周边县市。
但是这里的花盆样品他们全看了一遍,好像尺寸都挺大,跟安橙的比起来,大了两圈不止,并且最少要五百起批,不然人家不愿意卖。
因为近期厂里没有接到做这种小花盆的大订单,他们如果要的话,得新做。
问能不能定做不同样式的,答案是能,但同样要量大。
摆摊的这几位心里没底,怕买多了卖不掉会吃亏,所以才等着安橙摆摊的时候,直接去他那里批发。
现在安橙直接把这花盆的生产厂家说出来了,他们觉得,价钱肯定能更低一点。
“那谁能想到是这个快倒闭的厂生产的。”另外一个道:“我家有亲戚以前在那里上班,一个月开不了几回窑,没希望,就不在那做了。”
“咱也是钻了牛角尖了,水浮莲是好看,但是别的花又不丑。”
“说得对,今天把手里的货卖完,过两天再上陶瓷厂去看看。”
几个人进入繁华街道之后,四散开来,各自寻各自的地方。
安橙这边,不止是他腰包鼓了,老杨也赚了不少,等安橙这边忙完,他就亲自带着他去找附近盖房子的匠人,去弄东边的墙和大门。
这边是郊区,虽说属于县城,不过也算是村民,家家户户有地可种,但是离县城近,生活会方便点。
这个村有很多会盖房子的村民,他们会临时组成建筑队,进城下乡,挣些辛苦钱。
老杨领安橙来到‘建筑队队长’家里,说是队长,主要是他年纪较长,经验足见识多,经常由他组织人出去。
商议很顺利,安橙不差钱,他要的也不离谱,很快就定了下来。
至于材料,这周边就有砖窑,也挺方便。
把厂子用一堵墙分开,这面墙着实面积不小,长大约有三十米,高度就按一般的两米八来算。
最后敲定用五个匠人,用一天多的时间能盖完,开大门那边用了两个人,一共七个。
最后工费加材料费总共算下来需要三百五十多块,安橙没犹豫,直接掏了材料费,工钱先给了五十,等干完后再给剩下的。
砖厂那边看他们离的近,直接给送过来了。
安橙的驴和老杨的牛倒是省了番力气,不用拉沉重的砖块了。
当天下午就做好了这些准备,明天就开始动工。
老杨会在这里帮着监工,安橙得回家去弄大棚,顺便再帮老杨问一下,看有没有人愿意到他厂里去做工。
因为批发市场一旦开起来,光靠老杨跟王富贵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而周边的村子都知道他这厂子快不行了,没人愿意过来,老杨也不想再用这边的人。
老杨挣到了钱,特别相信安橙,感觉前景一片光明,安橙回去帮他找学徒,他自己再去别处找两个有经验的师傅。
“老杨,你这有毛笔没有?”安橙问。
安橙问老杨要了几张泛黄的草纸,准备用一个有效的招工方法:发传单。
“有,不过很长时间没用了。”老杨道:“你准备写啥?圆珠笔行不?”
“不行,毛笔字大,看着方便,我准备把厂要招工的消息写上,回去路上给他们发发,怎么样?”
“可以啊,这办法好。”
“那咱们仨都来写吧,写个十几张就差不多了。”
旁边搓泥料的王富贵忙道:“不行,安成哥,我字都认不全。”
“没事,照葫芦画瓢就行,能写几张是几张。”
就这样,三个人按安橙说的内容,写了十几张‘招工启示’。
回去的路上,安橙一到一个村口,就找给见到的第一个人发一张,并让他帮忙给认识的人说说。
老杨只招五个,知道的人也不用太多。
回到黄土村的时候,正好在路上遇见岳世卿,安橙打了招呼,发给他一张传单。
“安成啊,上哪去了,这是啥?陶瓷厂招学徒?”
“出去转了转,叔你看你认识的谁家孩子想出去学本事,就让他去试试。”
“行,没问题。”岳世卿把纸叠了叠放衣服口袋里:“安成,上回你相亲的那个白桂芳,你也不知道她在哪里吧?”
其实岳世卿纯粹是没话找话,就顺道提了一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