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中(2/2)
李茜娴想了想,对朱太后道,“母后,那臣妾先下去,近日就要请您多劳累些,皇上这边就由您先操持着。等需要了,臣妾再过来。”
等人都出去以后,朱太后又让人去请谢长安跟叶明珠。
刘太医欲言又止地看着她。
朱太后道:“刘院正你是侍候过先皇的,当年哀家生皇上的时候,就是你给安排的医婆,在哀家面前,你不用顾虑,有话直说吧。”
“请太后娘娘恕老臣直言。”刘院正道,“太后娘娘可知道皇上这一昏倒,外头议论纷纷?有说是因为皇上在朝中越来越能说上话,几位权臣想借此拿回被皇上夺走的权利,有说是几位有资格争夺皇位的王爷从中作祟,太后娘娘在这个时候,留下瑞亲王夫妇,合适吗?”
“哀家知道……正因为如此,哀家才让瑞亲王夫妇留下的,一来,他不是呼声最高的那个人,二来,几位权臣要想借此扶谁上位,都要过哀家和瑞亲王这一关,而此时,让瑞亲王王妃来安排侍候皇上的人,让瑞亲王来管束宫卫,再合适不过了。”
她淡淡一笑:“不管之前的事是不是和他们夫妇有关,这会儿,他们不敢。这会儿把皇上交给他们夫妇照看,比谁都妥当。”
朱太后叹了一口气,“退一万步讲,瑞亲王真有不臣之心,就是防也防不过来,他手握重兵,又跟匈奴王交好,他要真有不臣之心,谁能挡得住他?他在宫里头,就是朝里那几位想有什么动作,只怕还得忌惮他几分,束手束脚呢。”
刘太医想了想就明白过来,露出钦佩之意:“不错,瑞亲王夫妇就是为了洗脱嫌疑,也得好好保护皇上,太后娘娘真是英明,老臣想差了。”
等叶明珠进来,听了朱太后的意思,她便道:“太后娘娘,您和王爷还有太医们先出去吧,皇上这个样子,实在太不方便,他身上的衣服都脏了,躺着也不舒服,臣妾得安排人给他沐浴更衣……”
朱太后点点头,看了眼端了谢长安,交待道:“你们两个看紧些,别让人钻了空子,哀家如今能够信任的,也只有你们几个了。”
听她这一说,谢长安知道,不用自己多说什么,她也对宫里头的那几位娘娘怀疑上了。
走到外殿,谢长安将宫里的守卫梳理了一遍,又劝朱太后回去休息,自个坐在太师椅上,端了杯茶在手里,沉思起来。
这事,是靖江王下得手吗?若是他的身世捅开,那继承帝位的就属他最有资格了,如此一来,最有嫌疑的人也就是他了,毕竟,他这样做的目的显而易见,只要德熙帝出事,他就可以取而代之。
当然,在他的后头,少不了有一个,或者几个权臣帮忙,对他们来说,只有六岁的谢子恒比德熙帝更适合当傀儡皇帝。
不过,才满四岁的礼亲王世子谢子成,也是很适合的人选,而且在德熙帝登上皇位之前,推举他当皇帝的呼声也很高。
那些权臣,选择了谁呢?
宫里头是怎么下手的呢?
丽妃?惠妃?明淑仪还是马淑媛?亦或是其他的宝林,美人?
皇上身边侍候的人里,有谁是她们的人?
他提出让皇上亲政,他们不敢明着反对,就在暗中下毒手。
不管是谁,敢这样动皇上,都是自取灭亡,请皇上早日亲政的话是他说出来的,这些人赶在皇上亲政前下此毒手,就是狗急跳墙,他绝不能容许那主意,变成了皇上的索命绳。
谢长安握紧了拳头。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只是军事上的事情他懂,宫里头这些女人的心思难铺,要如何着手?
想来想去,谢长安只觉得这宫里头人的心思,比行军布阵还要难搞,猜了几回后,他就烦了,站起身道:“让王妃快些出来,本王有话跟她说。”
等叶明珠出来,听了他的猜测,若有所思地说:“先把皇上身边的人都押到慎刑司去审一审,看看是谁跟那些人有勾结。不管是谁,少不得要用这些人来经手。还有,派了人去查司膳处的丁司膳,我在那儿的时候,她们就小动作不断,总想将我挤走,我怀疑她们底下怕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搞不好,皇上这事跟她们就有关系。”
叶明珠只是顺口说说,颇有公报私仇之意,谁让丁司膳当初老针对她呢,正好借着这事查查,按她平日的观察,就是跟这事没关系,那几个底下也有别的勾当,恰好借这个机会,把宫里头不放心的人再清理一波。
说话间,叶明珠看见阿春出来,手下正好捧着皇上换下那些衣物,便随口说了一句,“这些衣服先别处置了,让太医们查查,里面有没有对皇上不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