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红楼旧事 > 父与子

父与子(1/2)

目录

宫里面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皇后娘娘的招数并非没用, 算来算去是起到了一点作用, 但是她不知道,曾经的那对夫妻到现在算得上是形同陌路, 初期再恩爱的感情,如果遇到中间横亘着一个儿子的生死,那感情就不再是感情了。

太上皇心里并非没有触动, 他回到自己的寝宫里面, 翻来覆去了一整夜,第二天提笔写了封信,密封了之后,交给自己的心腹太监, 让他快马追上皇帝,把信呈给皇帝。

太上皇反复嘱咐,“中间不可假借他人之手, 你必须要两只眼睛看着这封信,直接递给了皇帝,皇帝看完信之后,无论如何你不许问有没有回信, 更不许催他。”

老太监答应了一声,把信揣在怀里, 带了几个侍卫出发了。

皇帝的御驾刚刚到了江南, 停在了扬州, 扬州自古繁华, 少不了要在扬州这里停上几天,一来看一下扬州的风物,可以让两位皇子见识一下江南的富庶,二来他要在这里接见江南官员,他的到来,使江南的浑水更加浑浊了。

太上皇的信使到了扬州,来不及修整,直接要求面见皇帝。

把信呈上去,老太监看着皇帝读了信之后,放在蜡烛上点燃,然后整个人沉默起来。

“你下去吧,你是跟着父皇多年的老人了,在这扬州到处转转,有看上的东西,买一些回去孝敬太上皇,也是朕得一份心意。”

等人都离开他,问身边的人,“两位皇子在何处?”

左右的人回答“和本地官员之子在前厅说话。”

皇帝点了点头,再问左右的人,“朕的这两个儿子是谁的名声比较好?”

身边的人想了想,“最近常常听别人夸七皇子礼贤下士”。

皇帝点了点头,“别人都怎么说九皇子?”

“倒是有几个人说九皇子威仪甚重,然而说的人比较少,也无人附和。”

“他小小年纪有什么威仪?言过其实。等会人都走了,把他们两个传到朕跟前来,就说朕要考他们的学问。”

两位皇子来得很快,几乎是有人去传话,他们就立即来了。

皇帝看着眼前的两个小少年,个个都朝气勃勃,同样两个人也是眉目稚嫩。但是他们身后的老狐狸们都已经忍不住了,皇帝无所谓的笑了笑“最近在读什么书?”

七皇子是兄长,他先回答,“回父皇的话,儿臣在和九弟最近在读唐史。”

“读到什么时候了?”

“读到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去世。”

皇帝听完问他们“可有什么心得?”

每次皇帝问话都是七皇子先回答,他为兄长,自然是要先回答父亲的话。九皇子要在他回答完之后才能说话,所以这个时候他看着侃侃而谈的兄长。

“贞观十年,唐朝发生了三件大事,其一,土谷浑乱,其二改制府兵,其三,文德皇后去世。这三件事,第一件是外交第二件是内治,第三件对于太宗来说才是大事。太宗在文德皇后去世后,在宫内大兴土木,建造了层观,只为在宫内,能远远的看见昭陵,此事对于大唐君臣来说,议论的比较广,参与的人比较多,所以说这是贞观十年最大的一件事情。”

皇帝听了,表示赞同,“这件事情牵涉太多,文德皇后去世之后,太子谋反,这对于唐朝来说才能算上一件大事,老九觉得呢?”

“儿臣觉得文德皇后的事情,在贞观十年算不得大事。另外两件事才是正经的大事,无论后来太子是否造反,与文德皇后无关。太子造反,并非是文德皇后去世的原因造成的,说到底,这是他们李家的风气。”

“老七,你兄弟反驳你的话,你可有话说?”

“儿臣还是觉得,若是文德皇后还在,太子不会造反。”

“儿臣觉得无论文德皇后在不在,太子必定会造反。”

“老九说说这是为何?”

“太子造反,乃是因为他弟弟李泰同样也是嫡子,并且聪明伶俐,太宗与文德皇后对他非常疼爱,以至于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让他对皇位生出了非分之想,所以是李泰逼迫着李承乾造反,并且那个时候,还有一个身份贵重的李恪对着他们兄弟虎视眈眈,所以李承乾不得不反。”

“九弟,这话错了,要是文德皇后还在世,以太宗对她的感情,以她对儿子的影响,后果绝不是后来的那般惨烈。”

“七哥说的是,弟弟这么一想觉得您说的也对,由母亲居中调和,事情绝不会像后来发生的那样。”尽管九皇子嘴里这样说,当父亲的就是能从他的脸上看出不以为然。

“好了,今儿先问到这里,你们在在扬州也晃荡几天了,这里如何?和京城相比,是否繁华?”

“广陵风物久繁华,此地比京城婉转了几分,确实是温柔富贵乡,十丈软红尘。”

等七皇子说完,皇帝哈哈大笑。“是极是极,我儿说的对,这里真乃十丈软红尘,就在这里几天,朕的心里生出不想回家之感。你们说若是在这里建一座别宫,咱们每年在这里住上几日,觉得如何?”

七皇子赶快劝他,“父皇,这乃劳民伤财之举,若是父皇喜欢这里的山水田园,不如咱们把御花园改建一番,也好日日能看见园林景致。”

“不好不好,假的终究是假的,再说了,宫里面哪有这里自在,你说的老九?”

“儿臣觉得这里来一次两次就够了,看多了未必觉得像现在这么喜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