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查抄官员一例:清人笔记中的抄家记述之二(1/2)
作者:史遇春
之二
下面,就来说一说清廷查抄官员的具体事例。
这件史事发生在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时期〔光绪元年~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
本次清廷查抄的对象,是内务府银库郎中庆宽。
这样一说,就有些复杂了。
所以,先需要交代一下内务府相关情况。
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之事务最繁杂的户部,其人数还要多十倍以上。
可以说,内务府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
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的包衣组成。
内务府的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初为三品衙门,清世宗(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为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
内务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另外,它还掌握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等要事。
内务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
广储、都虞、掌仪、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为七司,分别主管皇室财务、库贮、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事。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