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改观(2/2)
官吏倒是和谐共进了,跟在救灾队伍后面晃荡的欧阳必进却隐隐皱眉:救灾何等着急紧要,哪里有空暇来对一小儿解释要他帮忙的理由?记录的人再缺,也略微主次不分了些。再也没想到,最急的人反而是顾桐:“许多妇孺断水了都?……水火无情,一刻也耽误不得!不知能帮上忙么?”
卢判官略犹豫,摇头道:“去救被水围困的茶山,实在凶险。念你小小年纪,童生也是朝廷栋梁的根苗,岂可轻易以身犯险?”
见他们说话是都并不停步,显然灾情紧急,欧阳必进经过岔路口,故意做出要直接去信州城的样子,等着顾桐露出目的:顾桐照顾欧阳的殷勤超出了通常书生敬老的做派,且冠冕堂皇的圣人道理加上做好人这半日,自然有所求,才这般做作。本官这就跟你分别,看你谋算落空,急也不急?
没料想顾桐只匆匆对欧阳必进一揖,歉然道:“不能陪老师去州城,抱歉抱歉——我觉得那茶园不远,帮了忙再去也一样。您路上当心,到城中与家人会和,千万记得热水泡脚,再喝些姜汤。”
顾桐交代过,竟半句请托的话都没有,再也不回头,追步履匆匆的救灾小队去了:他身高比这些青壮还差一截,跟上他们的速度需要努力快步。连走带跑的,还有力气朗声道:“小子运道不好落水,全靠乡民汪三搭救。顾桐读圣贤书,知晓以德报德的道理,自当略尽气力,报答此乡土一二。”
欧阳必进僵住:说好的这小童生不要脸皮拍自己马屁,甚至低头做佣仆的活,以求高官青睐的剧情呢?莫非是阅尽世事的官场老手,竟然看错了情势人心?
——可怜欧阳必进,纵然拥有文能写进士锦绣文章、理能亲自动手做工程师的超级高智商,他也不知道顾桐来的世界太过凶残,人人安定不说,对道德的宣讲深入人心,已经发展到了公交车不给老太太让座会被白眼,公德平均标准奇高。顾桐本就承欧阳的情,为这样可以算有救命之恩的老头借个衣服、拧一把热毛巾,简直太不假思索了好不好?
卢判官是有常识的人,见欧阳必进迈步又沉吟的架势,就已经猜到此人身份只怕不一般。但人家不主动透露身份,怎好轻率去问?见这位疑似大佬要走,略一沉吟,先一轩眉,对顾桐笑赞一句“好”,又朗声吩咐身边一老成的衙役:“齐贵,你送这位老丈进府城……这一路都仔细探路,万万不得玩忽!若老丈被惫赖人等冲撞了,我只拿问你!”
衙役领命迈步,卢判官正转身要继续赶路,欧阳必进喝住:“且慢,我同你们去茶园罢——搭救妇孺最需人手,老儿就算帮不上手,也不好调走你的人力。”
卢判官是个痴的,始终没学会上官的汗毛比小民性命要紧的道理,所以才辗转下僚,大半辈子了,还只混了个从七品。听欧阳必进关心灾情不肯拖后腿,一点没慌张,不懂趁机好好请教这位过路疑似大人物的讯息,好巴结巴结,竟还高兴得连声说“老丈言之有理”,就一股脑继续赶路了。还边走边详尽教导顾桐道:“救人凶险,又是使力的活计,用不着你。只等人救出来,一家一户登记灾损要细致,县里才好据此定赈粮米,以及秋后的免赋额,必得杜绝冒滥乞恩,又不至于灾民吃苦……你可听得懂?”
欧阳必进皱眉,他是知道衙门公文之难,总之百分之九十的地方官自己看不明白,需要书办、公吏经办;那半分之十能看懂的,也未必能写。见顾桐点头,暗暗觉得小子猖狂。但刚才意外得有点厉害,他思绪有些乱,都不知该怎么评价这个小书生了。
对顾桐来说,却实在不难:不就是受灾现场登记,做将来减免税收的依据嘛,堂堂三流大学生,没做过也知道原理。
见顾桐点头答应,卢判官便叫衙役把簿册的小布包交给他,想了想,又叮嘱道:“一个村子登记完,执笔之人要画押。你非衙门书办,需唤我来随画签押。切记!”
顾桐直接翻开簿册,发觉字都是繁体,多亏原身留下的记忆,入目倒也觉得自己能写。至于要记录的项目,格式有些乱,具体内容实在so so,也就玩个谦逊:“都能看明白。至于记录,就算没做过,多多请教就是,也都能做得。”
卢判官带头,大家脚步都急。没走多久,已隐约听见敲锅子的嘈杂声,以及焦灼的喊号子声。
※※※※※※※※※※※※※※※※※※※※
注1:正三品大员:
不要被各路神剧里面“当朝一品”误导了,以为正一品才是大官。
明制度算得上非常珍惜品级,正一品的常规官职几乎不存在,只是作为三公三孤这种荣誉加衔,或者阁臣的荣誉品级出现。表面上级别最高的管是六部尚书,正二品。
六部侍郎是正三品,已经是有数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