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2/2)
第二天王老汉推着车,把车上的庄稼,用一个时辰便脱粒成现成的粮食装在麻袋里,等粮食放在地窖里,一家人轻轻松的坐在地里看他们挥洒如汗,弯着腰,受着累的抢收粮食,不一会腰酸背痛,再看看惬意的王老汉一家。
“他娘的,不就是十几文钱,老子又不是出不起,难道他累死累活还不如绝了后的王老汉”气的冒烟的李老汉,不一会跑去里正那里把收割机推来,不到半天,就把还需要收割三天的地,全都收好了,最主要的是不累啊。
等他第二天再用脱粒机收完粮食,也坐在田垄里惬意的抽着旱烟看着地里辛苦的人,心想,哼,就为省二十几文钱,熬坏了身体不值得。
自从有了纺织机和脚踏缝纫机,布匹和成衣的成本降低,价格也随之降低,但是随之便是更大的购买需求,有头脑和成算的,开始大量种棉花和养蚕,反正地里的活用“播种鸡、收割鸡、脱粒鸡”很快就弄完了。
官府出台了政策,据说什么退耕还林,伐一补十活五,意思就是你在山上伐一颗树,就得种十棵小树苗,还得保证至少重活五棵树,还有山上每隔一段时间,禁止入山伐树。
他们听了觉得挺好的,种十棵树苗不就是随手的事,山里的树生命力挺顽强的,种十棵树苗至少八棵能长成大树,他们巴不得多种点桑树和果树,桑葚和果子能吃能卖,桑叶能养蚕,去年养蚕为了仅剩不多的蚕叶差点打起来。
“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老话说的不是闹着玩的,是真的一件衣服穿八九年,一般给小孩做衣服都喜欢做大点,把袖子和裤腿长的部分缝回里面,用裤腰带把宽松的地方勒紧,等以后长高长胖再把线拆开,放点,然后再缝起来。
如今有了纺织机,原本三个月才织出一匹的布料,只要原料充足,两天便能织出一匹棉布来,好多人家为了省钱,联合起来买纺织机,用自己家种的棉花和养的蚕茧,纺织出一匹匹布来,纺织出来的棉布自己家里穿,丝绸则卖给布店,可以说以后过年人人都穿的起新衣服了。
——————————————————分割线—————————————————
沈大官算了一下账,除去修路和工人的工资,以及低价租给百姓的机器,不仅没赔钱,居然还倒赚了三百多万两银子,让沈大官想起以前网友的遐想,如果全国人给你一块钱,那么这个人不就成了亿万富翁,如今真实的案例,就在自己眼前发生,嘿嘿傻笑。
随着厂子的发展,听说好多落草为寇的山贼,都偷偷跑回去种地,如今做山贼是没有前途的,自从修了官道,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官兵过来巡逻,这些山贼连饭都吃不饱,索性原先本就是种地的,不做山贼,弃恶从善,做回老本行也不错。
沈大官将账目合起来,随便选了一天,招呼都不打,风风火火将银子暗地里入库运往京城,当即受到皇上的热烈欢迎,皇上看到送银子的沈大官,不知有多顺眼,再看看奏折里都是伸手哭穷朝他要钱的,皇上私底下得有多埋汰呢。
前朝大臣们问他要拨款,后宫妃嫔们也问他要赏赐,他这个皇帝不好当,东挪挪,西补补,缺钱缺的两眼发蓝,有时候恨不得去抄那些富商豪门的家,他父皇当皇帝的时候,奉行节俭,说白了还不是缺钱,所以沈大官提拔的这么快,还不是看中沈大官赚钱的能力。
这个沈爱卿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惊人,当初弄回一个银群岛,他父皇可是把沈大官夸了又夸,喜气洋洋的笑了三天,如今他开设的皇家厂子,不声不响赚了三百万多万,必须要好好赏赐沈大官,说起来,沈大官的爵位也该动一动了,心里打算着,皇上嘴角由不得扬起来。
※※※※※※※※※※※※※※※※※※※※
就是这么优秀,谢谢各位的支持,谢谢,我会努力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