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2)
刚和同僚道别的工部尚书顿时变了脸,右手掩口鼻,咳了一声,神色郑重地道:“傅大人身为大理寺的人,怎好干涉工部,慎言慎言。”说完看也不看傅长卿一眼,扭头走了。
傅长卿的这一言终是没有说出来。
当晚,工部尚书挑灯熬夜写了个折子,只道各部院各司其职才能保证朝廷上下运转正常,是立国之本,又道各司相互牵制,分工明确,不可轻易僭越。
小皇帝刚继位不久,正是担心出现御下不严,朝党结交的乱象,看了工部尚书的折子,甚是欣慰,第二日令人当朝宣读,只道如此才是能臣所为。
听闻礼部尚书当天连晚饭都没吃下,着了凉又病了一场。
又两日,大理寺卿步了礼部和工部的后尘,只在政事商议完毕之后,单独求见了小皇帝。
不能怨他,实在是那个傅长卿,太能找事了。以前还看不起工部礼部忍不了傅长卿,没想到他也忍不了了。大理寺上下几十口人,抱着他哭了几天,就连旁边刑部也天天有人过来抱着他诉苦。
不过两月,大理寺近十年的案卷全被他翻了出来,连着刑部的案卷也调出来了不少,还总结了几十页的各案疑点,这种态度他很欣赏,毕竟现在的皇亲国戚有能力的不多了。当年傅长卿得了探花之时,大理寺卿还看过他的文章,粗中有细,条理分明,他很满意,甚至还动了将他要到大理寺的想法。
谁料到傅长卿被先帝大手一挥扔到了礼部,当年皇后娘娘寿辰的那一桩案子,他都没想到能被傅长卿处理的如此漂亮,之后还上了个折子想要傅长卿来大理寺,先帝的旨意刚下,长公主到先帝房中哭了一场,傅长卿转了一圈被扔到了工部。
如今傅长卿能在大理寺,还是新帝继位之后的事了。
大理寺卿宋衍年纪比工部礼部那两位尚书都小,不过四十,大抵是在大理寺待的时间长了,脸型方正,不怒自威。
一踏进书房,宋衍朝小皇帝一叩首,道:“皇上,臣无能,傅长卿大人在大理寺实在屈才,吏部侍郎官职如今正缺,臣以为傅大人堪当此任。”
这是宋衍思考良久想出来的法子,傅长卿身为长公主的独子,又是上届探花,礼部工部到大理寺,官职竟是越调越低,皇家的颜面何存。
小皇帝笑道:“宋卿多虑了,此举亦是征得姑母同意,长卿一心外放离京,姑母只他一个儿子,如何忍心。两相权衡,姑母便允了长卿进了大理寺,朕也觉此举甚好,然姑母虽应了长卿,却只肯让他从大理寺丞做起,朕也难办啊。”
宋衍只道陛下孝心乃天下表率,眼见此事不成,心想着哪日还得上门求见一回长公主,傅长卿该去何处还是长公主做的了主。
小皇帝叹了口气,又说道:“宋卿知人善任,朕甚是欣慰。”
宋衍直谦虚道:“陛下过奖,臣不敢当。”
小皇帝又和宋衍说道:“朕听闻京中的玄云观颇为灵验,而此观的一个云游道人灵验更甚。”
宋衍一愣,莫非此道观竟然牵扯到大理寺不成?又一想燕国上下道教盛行,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明百姓,无不信道,心安不少。难道是这道观暗藏玄机?
小皇帝见宋衍一脸凝重,很满意,说道:“听闻此道人刚入京师不久,姑母已去了三回,是太过偏信了些,就连长卿表弟的婚事,姑母竟都听信此人。”
傅长卿二十有二,尚未娶妻,家中也无妾室,先帝替他看好了几位大家闺秀,皆被长公主婉拒,只说傅长卿小时经一云游道人相看过,说此子命中带煞,不可过早婚配,易伤及他人,又说二十二岁是个坎,过了此坎方能一生顺遂。
长公主哪敢不信,硬是将好好的一个风华正茂少年郎蹉跎成了京中知名的老光棍,京中不少适龄美貌女子的芳心碎了一地。
宋衍猜测不出小皇帝这番话的意思,不敢贸然回答,低头不语。
他又道:“哪有什么事事灵验之说,朕却不信。”
皇帝当然希望百姓信教,不生出别的心思,但是倘若信一个道人超越了信君王,这又是君王段不能允许的。
宋衍见机道了一句陛下英明,略略猜出陛下这是对玄云观不满,却又不想惹着长公主不快,想要他出手。
小皇帝见宋衍听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说道:“长卿表弟也该出去历练一番了。”
宋衍知道,陛下这是明说了,只要能解决了玄云观的事,他大理寺便能安稳下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架的很空的轻松小白文,博君一笑
男女主马上就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