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书叙心(2/2)
在下近来一直在研习琵琶技艺。杜先生说在下天赋异禀,说不定真的能继承他的衣钵(笑)。公子,若他日有幸相见,定要让公子听听我的琵琶声。至于公子的诗,当真是写得好,写的妙,写的呱呱叫!在下佩服的五体投地!对公子的敬仰之情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牡丹在在下的故乡,早已是广受喜爱的观赏花卉。怕是在这个时代还未推广开来。不着急,不着急,公子觉得我送的好看就行。
过两个月,这天下会有大变动,公子保重自己。照白。”
“八月十二日,丕白,切勿在信中谈论政事,汝所言之赞誉,听来令人甚是不悦。丕白。”
“八月二十三日,汝难道是遭逢了变故?为何不见回信?丕白。”
“八月二十五日,余不日便要跟随父亲大人东征讨袁,到时归许,汝须来见余一面!”
建安二年九月,在两次袭击张绣未遂后,曹操举兵东征讨袁,彼时袁术欲称帝于淮南,且派兵侵袭陈地。对于刚刚平定了南阳、章陵诸县的曹操来说,这一次出征既是必须的,也是不得不获胜的。否则,刚刚安定下来的南阳郡诸县定会相继反水。曹丕再度跟随父亲出征。尽管几个月前的宛城历险让他惊魂未定,但父亲这次依旧选择让他随军上阵。对此曹丕表示理解——兄长曹昂死后,他便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曹家二公子。相反的,经过了这几个月里父亲对他的严训苦练,曹丕已经初步猜测到了父亲的意思——长兄故去了,从他去世那一天起,身为二公子的曹丕就要肩负起长子的责任!
从许都出发到袁术的老巢淮南郡,需得走上许多时日。这已经是曹丕第二次随军上战场。相比第一次的好奇和畏惧,这次面对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他心里多了几分平静。一来,经历了上次的宛城惊魂后,他自觉是从死亡边缘捡回了一条命,连濒死的滋味都体味过了,上阵又有什么可怕的?二来,通过这几个月和郭照的联系,曹丕已经大致清楚了自己的未来还有很长这一事实。听郭照的意思,他往后还有许多事要做,因此又怎么可能会死在这么一场战事中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从兄长曹昂死后,父亲曹司空就开始格外重视他的习武训练。不但派遣了最好的师傅来教他,还几次忙里偷闲的赶来考察他的修习成果。只是有一点让曹丕觉得很不快——从前他六七岁初习武时,是父亲教授的武艺,那时候只要他努力去做,父亲就永远都不会对他吝惜夸赞之辞。可如今即便他再努力,骑射演练的再好,父亲也只是略微把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一点点而已。甚至有一次他还听到父亲对阿母卞氏感叹:“子修像丕儿这个年纪的时候,可做的比他好多了。”
曹丕觉得很委屈。
不过好在即便父亲不认可他的水平,他自己还是清楚他的能力的。按他如今的武力,别说与同龄人比试,即便是那些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男子,曹丕也有信心把他们打倒——当然,是在对方并非天赋异禀的前提下。
再说了,就算他对自己不放心,父亲不是还在他身边现放了几个身手敏捷的护卫和那个郭奉孝嘛。
郭奉孝是个奇人。曹丕起初跟他其实说不上多熟。他是建安元年才被荀令君举荐给曹操的。在那之前曹丕记得父亲有个很器重的谋士叫做戏志才,很神秘的一个人,似乎是很有办法。可惜福薄死了。后来,郭奉孝便来了。
他是个身材瘦削的男子,书生模样。当他微笑着看向旁人,高谈阔论时。那自内而外流露出的风范气度俨然是一位名士。可惜此人虽生就一副清贵相,生活作风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在许都时曹丕就听人说郭奉孝热衷喝酒和看花,被人说是“不检”。等到他在洛阳羁旅期间同郭奉孝朝夕相对,他发现对方还真就是如传说中那般不羁。可饶是如此,曹丕还是很难不喜欢他。原因郭奉孝这人言语风趣,脾气随性,规矩律令对他来说都是废话,只要不碍着别人的事儿,他想怎么舒服就怎么来。从不避讳自己的卓尔不群,但也从不在意别人对他的说三道四。年龄、身份这种东西似乎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他可以和贵为司空又年长于自己的曹操探讨严肃的行军问题,也可以同青春年少玩心正盛的曹丕聚在一起玩一局弹棋。甚至某天,曹丕还曾经听见郭奉孝认真的同他的仆人交流骏马饲养问题。然而另一方面,曹丕也见过对高官显贵看都不看一眼的郭奉孝,听人说过某世家子弟怒骂郭奉孝不敬贵人。上次曹丕拜托他替自己为郭照的姊姊送一份贺婚礼,郭嘉起初拒绝,原因是“在下同孟氏并不相熟。”等到曹丕说清楚了是想借着送贺婚礼的由头夹带私信后,郭嘉两眼一亮,倒突然来了兴致,乐呵呵的帮曹丕把这封信送了出去。曹丕问他为什么,答曰:成人之美,不亦说乎?提出问题的二公子忙不迭的解释自己送信只是想谢过曾经帮助自己的人。郭嘉一眨眼睛:“这不关在下的事,在下只是喜欢做媒。”二公子无奈扶额,对方恶作剧般的哈哈大笑。
曹丕长了这么大,见过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荀令君,见过粗豪莽撞的武夫将军曹子廉,也见过许许多多的谋士兵卒。他们或雅或俗,或好或坏,但行事风度全都是符合他们身份的。没有一个,是像郭奉孝这样,完全没有谋士的阴郁内敛。郭奉孝,他活的潇洒又肆意。生气勃勃,满不在乎。
曹丕十分理解父亲为什么走到哪儿都要把郭嘉带上,因为郭奉孝太有用,又太有趣。
不知是不是因为上次宛城之事而心有后怕的缘故,曹操让曹丕行军途中一直由郭嘉负责照料。郭嘉,在毫不忌讳的同曹司空开玩笑说自己这是“替司空带孩子”之后,倒也欣然接下了这份差事。除非曹操传唤,不然曹丕一直都住在郭嘉的帐子里。郭嘉也是个称职的好伴儿。他一边同其他谋士一道为曹操献计献策,迅速击垮了袁术的留守军队,一边和那几个忠于职守的护卫一道,让曹丕全须全羽的活到了这场战事之后。夕阳西下,他们一道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目送着前方曹军大批押送投降袁军远去,有人用刀尖挑了某个袁术守军将领的脑袋,在高声大笑。乌鸦盘旋,在头顶的天空中单调又聒噪的啸叫着,曹丕闻到了一股铁器和鲜血混合的味道,那大概是死亡的味道,浓烈又悲凉。于是他看看刚从父亲那边走过来的郭嘉,由衷的开口说:“谢谢你,奉孝。”郭嘉别过头扫了他一眼,脸颊上有一小块黑乎乎的污渍格外醒目。他看了看曹丕,又看了看远处那个被挑在剑尖上的倒霉脑袋。最后,他的嘴角边露出一点淡淡的笑来:“小事,小事。”
※※※※※※※※※※※※※※※※※※※※
更新啦!珍惜现在时不时出来串场的嘉嘉吧,因为后面作者总是找不到机会让他出场嘤嘤嘤。不知道其他作者有没有这个爱好,反正我是很喜欢让自己好感的历史人物在里串场的23333333.
鹿韭是牡丹的古称。古人并没有认识到牡丹的观赏作用,一般做药用。貌似到了隋唐时代才开始重视牡丹的观赏作用。比较著名的就是武则天和牡丹的故事。
关于郭照弹琵琶的问题,南朝王僧虔的《技录》中有记载。可知历史上郭女王是善于弹奏琵琶的(于是我才有了《善哉行》的脑洞。后面会讲的2333333)
感谢Walker小天使对这篇文一直以来的关注哦!还有其他收藏了这篇文的小可爱们,你们的收藏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虽然工作忙的要命但还是每周尽力挤出时间来给大家多更新一点(年底了,工作党伤不起啊!工作堆积成山,有辣么多辣么多!)下次应该会在周六下午更新,感谢小伙伴们的持续关注,继续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嘻嘻嘻,爱你萌哦!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