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天元轶事之长夜未央 > 第101章 母女冰释

第101章 母女冰释(1/2)

目录

赵熙延送了书信到苏州,那人接到了书信便懂了,但是他实在是有些怕了。这说不好连命都要搭上的大事,但是做好了,也是一件日后光耀门楣的事。一兴一衰,他必须掂量好了。暗卫这头寻了几日,终于寻到了一处鲜少人烟的平地,就是赵熙延曾经落难的商洛容落村。因着被屠村,村民无一幸免死了,容落村变成了“鬼村”。赵熙延听了这消息,要他们在附近继续查探,看看有没有蛛丝马迹。赵熙延心里是有些急的,苏州那边没消息,暗卫这边探了个模棱两可。他不喜欢不确定,他要肯定,才能有把握狠狠击败太子一次,砍了他的羽翼,看他拿什么直冲云霄。他的兵马没有筹备好,粮草也没有着落,他不想与太子做纠缠。太子从来没有带兵打仗过,尚且知道粮草与兵马的重要,更何况带兵打仗过的赵熙延,更加明白这般重要。他不清楚太子手里到底握了多少人,储了多少粮。但是太子一旦打响内战,与自己久拖,他必败无疑。他只能把太子逼上与他速战速决的份上,一战定生死。

此时朝堂上还算安静,但是太子一党还是没放过端王,总是找由头弹劾他。这跟隔靴挠痒没多大的区别,赵熙延也不在意,当他们泼妇骂街就好。太子那每日深不见底的笑容,赵熙延看得背后发凉。赵熙延很不希望和太子硬碰硬,太子培植势力多年,自己是根本比不了的。不到万不得已,哪怕是他们兄弟单挑个你死我活,他也不想兵戎相见。京城兵戎相见,使得百姓人心惶惶,更会重创京城经济。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商铺关门,秩序混乱,苦的还是百姓。说不定会有人趁机起义,到时候要剿灭可就困难了。

赵熙延将这一番话跟颜逢君说了,颜逢君知道端王爱惜百姓。也没跟他明说,只旁敲侧击要他从太子各个痛点下手,不能单单只下手一个地方。赵熙延听了这话觉得很对,鸡蛋不能放在同一篮子里,若是篮子掉了,鸡蛋得全碎了。赵熙延没有放弃江府,更没有放弃砍了太子的钱袋子,还想把手伸到太子的后院。大齐史上从未有过任何一个太子克死太子妃这般频繁的,太子不过三十五岁,如今的太子妃已经是第三任了。这第三任太子妃不过二十有五,比赵熙延也大不了多少,尚未有子息,听闻太子与太子妃不是很对付,赵熙延就想着,既然太子妃与太子不对付,难么也许与他端王会对付。但是赵熙延也苦恼,他如何接近太子妃才好。他可是亲王,太子妃是他皇嫂,不可单独见面。赵熙延又想,既然自己不好出面,要府中的妃子替自己出面也好啊。可是他不知道夏淑宁或者丘如玉认不认识太子妃,昔日在闺中有没有交情?

赵熙延没有先回王府,而是难得的跑去见了自己母妃。夏皇贵妃也是稀奇,赵熙延无事很少来咸福宫请安,往日来请安的都是端王府的妃嫔。夏皇贵妃好久不见自家孩子了,都是靠着暗卫传信,今日见他长胖了一些难免掩不住高兴。更是因着暗卫传来了自家孩子与自家侄女一大早上就为子嗣的事折腾,夏皇贵妃的初衷得了圆满,自然是开心。她巴望着夏淑宁赶紧为赵熙延生下儿子,这是她亲哥哥的血脉与她的血脉的结合,她自然是渴望着带有夏家血脉的孩子为她的哥哥和她延续荣耀。以前算是勉强,如今倒是修成了正果,夏皇贵妃以前担心要苏家那个丫头独占了自己孩子,这下倒好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长子是漠北公主。夏皇贵妃还不知道,琪睿其实也并非赵熙延的血脉。整日叹息着,漠北公主好手段,这肚子就是争气。夏皇贵妃没等他开口说什么,赶紧叫了小厨房将端王平日喜欢的甜食赶紧做起来。赵熙延连连摆手不要了,夏皇贵妃不理会,仍吩咐小厨房去做。

“母妃,儿臣此次前来是想来问问太子妃的事?”

“太子妃不过是个摆设,你不必在乎她。”

“即使是个摆设,她的身份就在那,多多少少也会知道些。她也是诚国公之女,自幼世家长出来的,就算太子有心瞒她,怕是知道的也不少。”

“你倒是长进了,看来你身边那个美人军师比本宫出色,教得你这般聪慧了。”

“母妃说笑了,以往是儿臣不懂事,惹母妃生气了。儿臣知错了!”

“过去的都过去了,就不必再提了。你这般长进不枉费母亲为你筹划二十年。说吧,想要母妃帮你做什么?”

“儿臣想与太子妃单独见一面,大约要两炷香时间。”

“你这事瞒紧了宁儿,她那个性子若是知道了嘴上不说什么,怕是心里会膈应。你们二人好不容易修成正果,有了孩子,可别因为太子妃这样不咸不淡的人物,将你们的夫妻的关系弄淡了。本宫可是等着抱孙子的。”

“儿臣知道。”

“涴儿再过一年就是该出阁的年纪了,听闻信义候家的嫡孙一表人才,寻个好时候带进来给母亲瞧瞧。你可明白?”

“母妃凡是为儿臣着想,儿臣万分感激。涴儿乃儿臣唯一的胞妹,儿臣希望涴儿能嫁与心上郎君才好。”

“你倒是为你妹妹着想,说得母亲只会争权夺利一般,会枉顾涴儿的一生幸福么?我只是叫你寻个时候带过来瞧瞧,涴儿看不对眼就打发走就算了。信义候如今忠于你,自然是要给他一些甜头。至于给不给得着,那还不在于他嘛。最后成不成事,还不在你我么?你父皇皇子夭折得差不多,这公主倒是不少,他家有心攀上皇亲,挑一个合适的安慰安慰就差不离了。”

“母妃想得周到,是儿臣不妥。”

“还有什么托母亲办的么?”

“如今就是此事,其他的儿臣自会应对。”

“本来母亲不该与你说这些,但是你父皇等不及了。昨儿个我去你父皇那处侍疾,你父皇托我催催你,是时候要个嫡子了。有了嫡子,更有利于大局安定。”

“母妃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