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2/2)
这种可能性不小。
这些年孙权的变化她看在眼里,她虽不是十足的了解他,可至少有一点能确定,那就是在他心里,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比江东大业更重要。
何况孙权还有建立帝王之业的理想,自然事事以大业为先,首先考虑的是利弊、权衡、得失,爱情、亲情之类的个人情感都只能往边站。
就比如徐妍再怎么作,只要没触及底线,孙权就不会轻易休妻。他对待自己的婚姻都理性至此,难道在对待妹妹的婚事上,就会顾念兄妹之情多过利益考量?
孙尚香冷笑一声,闭眸摇了摇头。
她不是心存幻想之人,不会去赌兄妹亲情在孙权心中的位置,因为结果会如何她心里很清楚。
这也是她为什么赞同周瑜提出的软禁刘备一事。
这几日来,孙尚香除了想陆议,想他们之间的未来,也在反复思考这件事。
若刘备来了京口,孙权却没采纳周瑜的建议,她就要出手,可这种事只有一次机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都必须要考虑周全。
周瑜的预料果然没错,正月刚过,刘备便启程来京口拜谒孙权。
孙尚香等了两日,并没发现孙权有采取行动的迹象。
她只知道,孙权私下召见了二张、鲁肃和吕范等心腹,谈的什么外人无从知晓,但她猜测,周瑜的密信已送到了孙权手上,孙权找他们商讨的多半是关于是否软禁刘备一事,而鲁肃一直支持孙刘联盟,所以他肯定会反对周瑜的建议,坚持联刘抗曹。
孙尚香坐不住了,在刘备抵达前,她决定先去探探孙权的口风。刚跨进书房,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刘备要来京口了,二哥不会不知他此来用意吧?”
孙权正伏案批阅文书,不答反问,“那你说说,他这次来用意为何?”
孙尚香心道你明知故问,“当然是为了荆州!刘备自领了荆州牧,却空有名头,并无实权,他此来肯定是想借地,再坐实荆州牧之名。”
孙权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孙尚香搞不清他的态度,试探问道:“二哥不会同意刘备的请求吧?”
“你到底想说什么?”孙权依旧看着手中书简,连眼睛都没抬一下。
她被他这模棱两可的态度搞得心里恼火,遂直接把之前和周瑜谈论过关于刘备不可信、若放任做大必成后患的话阐述了一遍,最后总结道:“……不如趁刘备此来京口的机会,将他软禁起来,以除后患。”
这话说完,孙权终于放下书简,抬眸看她,“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公瑾的意思?”
“我在南郡时就和公瑾兄谈论过此事……”孙尚香话语一顿,忽然觉得孙权这话问得有点奇怪,反问道,“难道你没收到公瑾兄的信吗?”
孙权垂眸默然片刻,倾身拿过案头木匣中的一封信递给她,“你说的是这封信吧。”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这封密疏短小精悍,句句切中要害,孙尚香边看边点头,“不错,公瑾兄真知灼见,我赞同他的看法。刘备此人,连曹操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若非心有宏图大志,何至于遭到曹操如此忌惮?你看刘备这些年依附过的诸侯,除了曹操哪个有好下场?连曹操也为当初没杀刘备而后悔不已。”
她感觉自己暗示得很明显了,就差直接告诉孙权“你要是资助刘备任他坐大,将来肯定会后悔到肠子都青了!”
孙权眉眼微沉,若有所思良久,轻叹道:“公瑾劝我软禁刘备,意在吞刘自大,子敬劝我借地给刘备,意在联刘抗曹。他们二人的主张一个激进,一个温和,各有其道理,也都有敝处和隐患。”
孙尚香紧蹙眉头,急声道:“我江东将士浴血拼杀夺下的土地,怎么能借给刘备?再说,土地借出去了,刘备还可能归还吗?”
“这我知道。”孙权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色,沉吟半饷,摆手道,“你不用多说了,公瑾信中所言,我还要再考虑考虑。”
被孙权一句“容孤三思”给打发了出来,孙尚香心生气闷。
虽然孙权还未做决定,但她知道他犹豫到现在,说明心里还是偏向鲁肃联刘抗曹的策略。
看来她必须得采取行动了。
下定了决心,孙尚香回到房里,关起门来思索了许久。
刘备此来有武艺高强的赵云护送,赵云可是在长坂坡怀抱幼主冲杀出曹军包围的存在。若仅凭她和手下这些武婢,想要制住赵云、软禁刘备风险还是很大,她必须得找帮手。
孙尚香想来想去,把她认识的并且眼下在京口的将领在脑海里过了个遍,最后只剩一个人选最合适。
※※※※※※※※※※※※※※※※※※※※
小鹿貌似掉线好几章了……作者菌不是故意的Σ( °△°|||)︴,下面会尽快让小鹿上线,不过那可能就是撒玻璃渣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