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2/2)
想来想去,她还是放心不下,决定去找公瑾兄问一问。</p>
冬日的夜晚总是来的很快,当孙尚香从水寨走到陆营时,天色已黑,待卫兵通禀后,她走进中军大帐,周瑜坐在案前,见她到来,放下手中书简,笑问道:“小妹怎么来了,有何事吗?”</p>
“我听说今天程老将军又……”孙尚香斟酌半晌,仔细打量他的脸色,“公瑾兄你还好吧?”</p>
周瑜摇头一笑,俊雅眉眼舒展开来,无半点不豫之色,“程将军与我相争都是公事,绝非私怨,小妹千万不要听信谣言,对程将军心生芥蒂。”</p>
“公瑾兄胸怀宽广,但愿程老将军能早点明白你。”孙尚香慨然一叹,不再就此事多言。</p>
她走到案边坐下,将目光投向案上展开的书简,不是兵法韬略,而是陆口这一带的县志。她沉吟片刻,抬眸看向周瑜,问道:“公瑾兄可是准备……用火攻退敌?”</p>
周瑜瞬间转头看她,略显诧异,两人目光对视片刻,周瑜垂眸一笑,不答反问,“何以见得?”</p>
“曹军战船绵延几十里,我军即使突袭也难有胜算,想要一举败走曹军,只能靠火攻。”孙尚香嘴角浮现了然的笑意,“但要实施火攻,必须借助东南风。这些日子我看公瑾兄找来渔民问话,又查看近几年县志,是想知道何日何时风向会变吧?”</p>
周瑜目露欣赏之意,含笑赞道:“小妹慧眼如炬,不愧是将门虎女。”顿了顿,又叮嘱她道,“我之所以一直未提后续计划,就是怕此计泄露,引起曹操警觉。小妹既然猜到了,也定要保密,否则前功尽弃。”</p>
孙尚香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立马点头保证。</p>
正交谈间,帐外卫兵通禀黄将军求见。</p>
周瑜立刻起身,“快请。”孙尚香也跟着起身迎上前去。</p>
容貌严毅的老将黄盖掀帘而入,刚一行完礼就迫不及待道:“大都督,请恕老夫直言,如今军中流言纷纷,再不出击,恐怕军心动摇,更难退敌。盖有一计,或可败走曹贼。”</p>
周瑜神态恭敬,抬手道:“黄将军请讲。”</p>
黄盖抱拳一礼,神色恳切,“今敌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曹军铁索连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烧而走也。”</p>
话音一落,旁边的孙尚香已是双手紧握,难抑内心激动。</p>
她还记得,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将赤壁之战写得极其精彩曲折,贡献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桥段,受演义的影响,她以为在两军对峙期间也会发生一系列交锋,但实际上,草船借箭、蒋干盗书、连环计、打黄盖、借东风都是不存在的。</p>
唯一与历史相差不大的,估计就是黄盖诈降,火烧曹营。</p>
这也是决胜最关键的一步。</p>
她随即转眸看向周瑜,见他轻点了下头,缓缓道:“瑜也正有此意,只是欲用火攻,需赖东风,其次,曹操征战多年,亦熟知火攻之法,官渡一战他就是用许攸之计,乌巢袭粮,烧尽袁军辎重,我军若要成功施火,并非易事。”</p>
黄盖面色沉了下来,叹道:“盖并未考虑深远,大都督可想好应对之策?”</p>
周瑜沉默了一会,开口道:“风向之事无需担忧,想必黄将军还记得,建安四年我等随讨逆将军西征亦是隆冬时节,那日东南风急,我军火放上风,遂大败黄祖。”</p>
黄盖点头笑道:“不错,江泽湖泊众多之地,寒冬时偶尔会有东南风。”</p>
孙坚初仕江东,后任长沙太守,黄盖亦随其转战各地,征战多年,水战陆战都打过,经验丰富,对荆扬两州长江流域的气候也较为了解。</p>
“曹操向来诡谲多疑,只有凭天时瞬息之变,在引起曹操警惕前实施火攻才能成功。”周瑜深吸一口气,声音越发低沉,“若想顺利接近曹军营寨,唯有诈降一计。”</p>
黄盖闻言顿时茅塞顿开,拊掌一笑:“此计甚好!”他眸光一凝,当即抱拳道,“盖请命实施此计!”</p>
看着这位须发灰白的老将毫不犹豫地说出这句话,孙尚香心中感动,又想到此事太过凶险,她也不知赤壁之战后黄盖是否活了下来,忍不住上前一步道:“黄老将军真的想好了?”</p>
黄盖笑看向她,就如同她亲切的叔伯长辈般,神色和蔼道:“盖受孙氏三世厚恩,虽肝脑涂地,未能为报。若能大败曹贼,保江东安宁,盖虽死无憾!”</p>
孙尚香垂下头,喉间哽咽,眼中有水光闪动。</p>
“黄将军忠勇大义,瑜敬佩万分。”周瑜满眼敬重,长叹口气,向黄盖俯身一拜。</p>
当夜,一叶小舟悄然驶出吴营,向北岸而行。</p>
喜欢枭姬驯鹿记(三国)请大家收藏:()枭姬驯鹿记(三国)更新速度最快。</p>